万里被恩荣。生来真活佛,心田一片,宽厚和平。

袁士元元代〕《满庭芳 寿朵罗歹元帅

菊后秋深,梅边春近,江天积雨初晴。日湖南畔,光现老人星。尽道元戎公相,今朝里、福寿相仍。当华诞,黄麻诏下。万里被恩荣。生来真活佛,心田一片,宽厚和平。好贤哉乔梓,雍肃家族。顾我寒*书客,经年里、眼特垂青。情欢处,新词一曲,把酒祝长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万里恩荣生来活佛心田一片宽厚和平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被 bèi/pī《國語辭典》

被 [ bèi ]

  1. 被子。睡眠时盖在身上的东西。《楚辞·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2.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被瞻、吴国有被离。
  1. 覆盖。《楚辞·宋玉·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2. 蒙受、遭遇。《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3. 及,达到。《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4. 配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1. 因为《水浒传·第五回》:「被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1. 表被动性,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如:「被选」、「被害」。《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被 [ pī ]

  1. 分散。《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通「披」。
  2. 加衣于身而不束带。《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通「披」。
恩荣(恩榮)ēn róng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漢語大詞典》
生来(生來)shēng lái
(1).从小时候起;从来。 唐 李贺 《嘲少年》诗:“自説生来未为客,一生美妾过三百。” 宋 陆游 《渔翁》诗:“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 言中丞 ﹞身边有一个四姨太太,生来最有机警。”
(2).犹天生。《水浒传》第六一回:“ 甘罗 发早 子牙 迟, 彭祖 颜回 寿不齐, 范丹 贫穷 石崇 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活佛 huó fó
(1).称慈悲者或法力无边者。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怎不教我登时杀坏他,便教我做活佛,活佛怎定夺。” 明 袁宏道 《喜逢梅季豹》诗:“万耳同一聵,活佛不能度。”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松文清公》:“公面如罗汉,心极慈祥,自是活佛度世,节鉞所莅,无人不被其泽而饮其和。”
(2). 蒙古 、 西藏 喇嘛教中依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封号的义译。其地位最高者为达赖和班禅,次者为法王。本为父子世袭,自十三世纪喇嘛不得结婚,改行转世制度。有转世特权的喇嘛,才能获得这种封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其弟子称胡土克图,则分掌教化。当 明 正德 时,始以活佛闻於中国。”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按照佛教的观点,活佛是‘前生转世’的。”  ——《漢語大詞典》
心田 xīn tián
(1).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明 唐顺之 《石湖王传辱观拙集见赠长句二十三韵奉答一首》:“言语能工诧鸚鵡,心田耳秽惊狐蜮。”
(2).心思;心意。《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芳是唤名心是素,只恐爱花人空自费心田。”《再生缘》第六二回:“劳气血,用心田,训弟成人法甚严。” 叶文玲 《年饭》:“藕和缸子的故事, 钟鸣 也知道,当看到这份切得不寻常的菜时,她和 老姜 ,自然明白了 苗新 的心田。”  ——《漢語大詞典》
一片 yī piàn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破碎机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漢語大詞典》
宽厚(寬厚)kuān hòu
(1).宽大厚道。《管子·形势解》:“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陈书·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江 淮 宣抚使 皇甫倜 ,为人宽厚,颇得士心。” 郭小川 《登九山》诗:“历史老人最为严明,不过也有时过分宽厚;他让光明长存千秋万代,偶而也容忍黑暗抬头。”
(2).深沉浑厚。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子 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 黄宗英 《大雁情》:“我梦见:有雁飞过我的窗前……只听得头雁用宽厚的男低音说:‘呃--这种情况很熟悉嘛,很熟悉。’”
(3).宽阔厚实。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他抚摸着 石得富 宽厚结实的肩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汤阿英 望着 陶阿毛 的宽厚的背影迅速消逝在门外的弄堂里。”  ——《漢語大詞典》
和平(龢平)hé píng
(1).政局安定,没有战乱。《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 中国 人是喜欢和平的。”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