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虽然(雖然)suī rán
(1).即使如此。《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孟子·公孙丑下》:“夫出 昼 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焉。予虽然,岂舍王哉!” 宋 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人﹞皆欲为乐岁。人之愿虽然,而人之事不能尽然也。” 清 恽敬 《与福子申书》:“ 粤 东官事如焦原火发,非一手所能扑,漏防雨溃,非一簣所能障。虽然,天下事皆天下人为之,非仁弟之望而谁望耶?”
(2).犹即使。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作婢作奴,定然不免!” 刘半农 《尽管是……》诗:“我虽然天天看见她,却还是至今不相识。” 老舍 《微神》:“可是她还笑得很好看,虽然一点活泼的气象也没有了。” ——《漢語大詞典》
(2).犹即使。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作婢作奴,定然不免!” 刘半农 《尽管是……》诗:“我虽然天天看见她,却还是至今不相识。” 老舍 《微神》:“可是她还笑得很好看,虽然一点活泼的气象也没有了。” ——《漢語大詞典》
钱 ( 錢 ) qián
钱 [ qián ]
- 货币:铜~。金~。银~。~票。~币。~财。~庄。~粮。
- 费用:车~。买书的~。
- 财物:有~有势。
-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荷~。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 姓。
镠 ( 鏐 ) liú
镠 [ liú ]
- ◎ 成色好的金子。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攘窃(攘竊)rǎng qiè
盗窃;抢夺。《书·微子》:“今 殷 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邇,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妻子流离,性命不保,虽加刀锯,亦不能禁其攘窃。” 孙中山 《裁兵宣言》:“遂不惜举当世所碍之武力,以为攘窃权利之具者,躬自减削,以导国人。” ——《漢語大詞典》
保有 bǎo yǒu
拥有;获得。《诗·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孔颖达 疏:“谓天下众事, 武王 能安而有之。”《晋书·乐志上》:“抚寧四海,保有康年。” ——《漢語大詞典》
吴越 wú yuè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
国富兵强(國富兵强)guó fù bīng qiáng
国家富庶,兵力强盛。语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放其大臣 孟尝君 於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国富兵强,六军精练。” 明 归有光 《沧浪亭记》:“虽然 钱鏐 因乱攘窃,保有 吴 越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漢語大詞典》
垂及 chuí jí
将至。 宋 苏轼 《决壅蔽策》:“ 苻坚 以 戎 狄 之种,至为霸王,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者, 猛 ( 王猛 )之所为,固宜其然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纵大祸垂及矣,而幸免者非无人。” ——《漢語大詞典》
四世 sì shì
(1).四代。《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 孔 传:“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 文 武 成 康 四世。”《礼记·大传》:“四世而緦,服之穷也。” 孔颖达 疏:“四世,谓上至高祖,以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为族兄弟,相报緦麻,是服尽於此,故緦麻服穷,是四世也。”《论语·季氏》:“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邢昺 疏:“言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谓 季文子 、 武子 、 悼子 、 平子 也。”
(2).佛教语。指所谓圣世( 释迦 在世时代)、正世( 释迦 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所谓圣世( 释迦 在世时代)、正世( 释迦 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