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八月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至今八月避暑归。
南北朝 江总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唐 徐夤 忆长安上省年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望月 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
元 马祖常 画古木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
元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 西风八月芰荷老,落日满湖凫雁多。
元 丁鹤年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二 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骈字类编》
南北朝 江总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唐 徐夤 忆长安上省年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望月 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
元 马祖常 画古木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
元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 西风八月芰荷老,落日满湖凫雁多。
元 丁鹤年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二 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骈字类编》
凉风(涼風)liáng fēng
亦作“凉风”。
(1).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唐 李白 《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2).凉爽的风。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 上人。” 清 龚自珍 《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 茅盾 《子夜》一:“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
(3).西南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4).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在 昆仑山 上。《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崑崙 閶闔 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丘,或上倍之,是谓 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 ——《漢語大詞典》
(1).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唐 李白 《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2).凉爽的风。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 上人。” 清 龚自珍 《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 茅盾 《子夜》一:“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
(3).西南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4).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在 昆仑山 上。《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崑崙 閶闔 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丘,或上倍之,是谓 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 ——《漢語大詞典》
天气(天氣)tiān qì
(1).古人指轻清之气。《逸周书·时训》:“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2).泛指空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鼻之呼吸,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
(3).天命,气数。 唐 许敬宗 《尉迟恭碑》:“ 刘武周 不稽天气,寔暗人谋。”
(4).气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宋 张先 《八宝装》词:“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河中井》:“时天气炎热,游泳於河,竟失足堕下。” 丁玲 《阿毛姑娘》:“不怕天气已很冷,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
(5).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 林冲 出店,却是五更天气。”《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他。” 魏巍 《在风雪里》三:“吃过饭,天气已经不早了。”
(6).指一段时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醉归》:“俏冤家夜深归,喫得烂醉……枉了奴对孤灯守了三更多天气。”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并不是党员,快到六十岁,结婚才不过十年天气。”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空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鼻之呼吸,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
(3).天命,气数。 唐 许敬宗 《尉迟恭碑》:“ 刘武周 不稽天气,寔暗人谋。”
(4).气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宋 张先 《八宝装》词:“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河中井》:“时天气炎热,游泳於河,竟失足堕下。” 丁玲 《阿毛姑娘》:“不怕天气已很冷,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
(5).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 林冲 出店,却是五更天气。”《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他。” 魏巍 《在风雪里》三:“吃过饭,天气已经不早了。”
(6).指一段时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醉归》:“俏冤家夜深归,喫得烂醉……枉了奴对孤灯守了三更多天气。”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并不是党员,快到六十岁,结婚才不过十年天气。” ——《漢語大詞典》
晶 jīng《國語辭典》
晶 [ jīng ]
名- 光辉。《说文解字·晶部》:「晶,精光也。」唐·德宗〈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诗:「远烟凝翠晶。」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无日无月,无晶无光。」
- 水晶的简称。参见「[[水晶]]」条。
- 清朗、明净。唐·宋之问〈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万里无云 wàn lǐ wú yún
辽阔的天空中一点云也没有 ——《整理自网络》
河汉(河漢)hé hàn
(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庄子·齐物论》:“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漢語大詞典》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沈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