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

白居易唐代〕《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
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
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犹须务衣食,未免事农桑。
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昼扉扃白版,夜碓扫黄粱。
隙地治场圃,闲时粪土疆。枳篱编刺夹,薤垄擘科秧。
穑力嫌身病,农心愿岁穰。朝衣典杯酒,佩剑博牛羊。
困倚栽松锸,饥提采蕨筐。引泉来后涧,移竹下前冈。
生计虽勤苦,家资甚渺茫。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
弟病仍扶杖,妻愁不出房。传衣念蓝缕,举案笑糟糠。
犬吠村胥闹,蝉鸣织妇忙。纳租看县帖,输粟问军仓。
夕歇攀村树,秋行绕野塘。云容阴惨澹,月色冷悠扬。
荞麦铺花白,棠梨间叶黄。早寒风摵摵,新霁月苍苍。
园菜迎霜死,庭芜过雨荒。檐空愁宿燕,壁暗思啼螀。
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病骸浑似木,老鬓欲成霜。
少睡知年长,端忧觉夜长。旧游多废忘,往事偶思量。
忽忆烟霄路,常陪剑履行。登朝思检束,入阁学趋跄。
命偶风云会,恩覃雨露霶.沾枯发枝叶,磨钝起锋铓。
崔阁连镳骛,钱兄接翼翔。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
同日升金马,分宵直未央。共词加宠命,合表谢恩光。
厩马骄初跨,天厨味始尝。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青缣衾薄絮,朱里幕高张。
昼食恒连案,宵眠每并床。差肩承诏旨,连署进封章。
起草偏同视,疑文最共详。灭私容点窜,穷理析毫芒。
便共输肝胆,何曾异肺肠。慎微参石奋,决密与张汤。
禁闼青交琐,宫垣紫界墙。井阑排菡萏,檐瓦斗鸳鸯。
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风枝万年动,温树四时芳。
宿露凝金掌,晨晖上璧珰。砌筠涂绿粉,庭果滴红浆。
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传呼鞭索索,拜舞珮锵锵。
仙仗环双阙,神兵辟两厢。火翻红尾旆,冰卓白竿枪。
滉漾经鱼藻,深沈近浴堂。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
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
球簇桃花绮,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
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尊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
浅酌看红药,徐吟把绿杨。宴回过御陌,行歇入僧房。
白鹿原东脚,青龙寺北廊。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风凉。
下直闲如社,寻芳醉似狂。有时还后到,无处不相将。
鸡鹤初虽杂,萧兰久乃彰。来燕隗贵重,去鲁孔恓惶。
聚散期难定,飞沉势不常。五年同昼夜,一别似参商。
屈折孤生竹,销摧百炼钢。途穷任憔悴,道在肯彷徨。
尚念遗簪折,仍怜病雀疮。恤寒分赐帛,救馁减馀粮。
药物来盈裹,书题寄满箱。殷勤翰林主,珍重礼闱郎。
喣沫诚多谢,抟扶岂所望。提携劳气力,吹簸不飞扬。
拙劣才何用,龙钟分自当。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
习隐将时背,干名与道妨。外身宗老氏,齐物学蒙庄。
疏放遗千虑,愚蒙守一方。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劻勷。
愤懑胸须豁,交加臂莫攘。珠沉犹是宝,金跃未为祥。
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渐闲亲道友,因病事医王。
息乱归禅定,存神入坐亡。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
不动为吾志,无何是我乡。可怜身与世,从此两相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笼禽高翥雾豹

笼禽(籠禽)lóng qín
笼中之鸟。比喻不自由之身。 唐 韦应物 《送刘评事》诗:“ 吴中 高宴罢,西上一游 秦 。已想 函关 道,游子冒风尘。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七年囚闭作笼禽,但愿开笼便入林。”  ——《漢語大詞典》
放 fàng《國語辭典》

放 [ fàng ]

  1. 逐。如:「流放」。《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2. 弃。《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3. 放纵、任由。如:「放声高歌」、「放言高论」。《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4. 安置。如:「陈放」、「安放」。《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桶盘拖上楼来,放在春台上。」
  5. 发出。如:「施放」、「鸣放」。《三国演义·第五回》:「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6. 开、展。如:「心花怒放」、「百花开放」。
  7. 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如:「放学」、「放工」。
  8. 任官职,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赏了头等官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
  9. 弄,置于「仔细」、「明白」、「聪明」等词前,有提请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聪明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
  10. 打网球、排球、乒乓球时的偷袭。如:「他在网前放小球,漂亮极了!」
  1. 放荡、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 [ fǎng ]

  1. 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2.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琅邪。」
  3. 仿效。《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宋·苏轼〈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高翥(高翥)
拾遗记蓬莱山南有鸟名鸳鸯形似雁徘徊云间栖息高岫足不践地生于石穴中万岁一交则生雏千岁衔毛学飞以千万为群推其毛长者高翥万里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抟羊角而高翥浩若无津附骥尾而上驰邈焉难托高张说进白乌赋既集王屋飞随帝辇捧日 翥迎风细转  ——《骈字类编》
雾豹(霧豹)wù bào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载,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谏曰,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因以“雾豹”指隐居伏处,退藏避害的人。 唐 卢僎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窥巖详雾豹,过水略泉鱼。”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宋 苏轼 《次韵王震》:“携文过我 治平 间,雾豹当时见一斑。”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1.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2.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1.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1.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2.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3.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4.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5.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