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晚渡 wǎn dù
傍晚时分的渡口。 唐 张乔 《题广信寺》诗:“晚渡明村火,晴山响郡鼙。” 明 高启 《泊德清县望金鳌玉尘二峰》诗:“寒城动遥炊,晚渡罢孤市。” 冯至 《伍子胥》八:“只有林泽中的茅屋,江上的晚渡, 溧水 的一饭,对于 子胥 是一个反省,一个停留,一个休息。” ——《漢語大詞典》
邗沟(邗溝)hán gōu
也称 邗水 、 邗江 、 邗溟沟 等。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为争霸中原,引 江 水入 淮 以通粮道而开凿的古运河。 宋 秦观 《邗沟》诗:“霸落 邗沟 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漢語大詞典》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 古同“罹”,遭受。
-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
渐看(渐看)
朱子诗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 ——《韵府拾遗 寒韵》
烽火 fēng huǒ
(1).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 高城岭 ,潜行,夜至 狄道 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 褒姒 一笑,向 驪山 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
(2).指战争、战乱。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 ,逼 镇江 ,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寧 ,俄,退次 崇明 。”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
(2).指战争、战乱。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 ,逼 镇江 ,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寧 ,俄,退次 崇明 。”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
马行(馬行)mǎ xíng
(1).神名。《史记·封禅书》:“ 冥羊 用羊祠, 马行 用一青牡马。”
(2).药草紫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紫参》。
买卖马匹的商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郎 宜与 一妹 復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 ——《漢語大詞典》
(2).药草紫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紫参》。
买卖马匹的商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郎 宜与 一妹 復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 ——《漢語大詞典》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 晚:~到。~暮,~早。推~。延~。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