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直绳(直繩)zhí shéng
(1).正直如绳墨。《晋书·李胤传》:“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南史·褚玠传》:“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2).指正直的人。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诗:“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3).以法制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橈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北史·裴延儁传》:“ 延儁 在臺阁,守职而已,不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宋 曾巩 《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无直绳肃下之谊,有浮言罔上之迹。”
(4).喻法制。《北史·李彪传论》:“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路,末路蹉跎。”《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外秉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以奏闻。”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漢語大詞典》
(2).指正直的人。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诗:“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3).以法制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橈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北史·裴延儁传》:“ 延儁 在臺阁,守职而已,不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宋 曾巩 《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无直绳肃下之谊,有浮言罔上之迹。”
(4).喻法制。《北史·李彪传论》:“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路,末路蹉跎。”《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外秉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以奏闻。”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漢語大詞典》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 设备:设~。装~。军~。
豪右 háo yòu
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后汉书·明帝纪》:“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李贤 注:“豪右,大家也。” 唐 刘禹锡 《讯甿》:“其佐尝宰京邑也,能诛鉏豪右。”《明史·毛吉传》:“痛抑豪右,民大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各县缙绅豪右,上结朝廷,下结官府。” ——《漢語大詞典》
正色 zhèng sè
(1).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 苏轼 《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 《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
清冠 qīng guān
谓居于第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吴门 顾星桥 进士,诗才清冠等夷。” ——《漢語大詞典》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 伞:雨~。
-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 压倒,超过:~世无双。
-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 用印,打上:~章。~戳子。
- 造(房子):~楼。翻~。
-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 姓。
-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