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杨万里宋代〕《读白氏长庆集

每读乐天诗,一读一回好。
少时不知爱,知爱今已老。
初哦殊驩欣,熟味忽烦恼。
多方遣外累,半已动中抱。
事去何必追,心净不须扫。
追叹欲扫愁,自遣还自扰。
不如卷此诗,唤酒一醉倒。
狂歌謪仙词,三杯通大道。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多方外累动中

多方 duō fāng
(1).泛指众邦国。《书·泰誓下》:“维我 有周 ,诞受多方。” 孔 传:“多方,众方之国。”《书·多方》:“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尚书〉‘多方’》:“今按:方者, 殷 周 称邦国之辞……多方谓多国多邦,盖无可疑。”
(2).多种方法。《左传·昭公三十年》:“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楚 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魏书·阳固传》:“时 世宗 广访得失, 固 上讜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於力行而已。’”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天下之人,不能皆上性,君子多方教人,要以趋於善而已。”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屡次特遣大臣察勘,多方賑济。”
(3).多端,多方面。《墨子·公孟》:“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盪兮,何所忧之多方。” 朱熹 集注:“方,犹端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道以多歧亡羊,学以多方丧生。”
(4).学识渊博。《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漢語大詞典》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外累 wài lèi
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未若捐外累,肆志养浩然。”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诗:“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所处而安,絀外累也;所守而固,篤自强也。” 明 唐顺之 《仪宾李公墓志铭》:“﹝ 李公 ﹞既清且闲,而又无外累与他好,是以能游心於载籍。”  ——《漢語大詞典》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动中(动中)
冷斋夜话见上  ——《骈字类编》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1.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2.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3.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1.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2.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3. 孵化。如:「抱蛋」、「抱窩」。
  4.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5.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6.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7.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