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皮日休唐代〕《酒中十咏。酒泉

羲皇有玄酒,滋味何太薄。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春从野鸟沽,昼仍闲猿酌。我愿葬兹泉,醉魂似凫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玉液浇漓金沙糟粕

玉液 yù yè
(1).琼树花蕊的汁液。《楚辞·王逸〈九思·疾世〉》:“从卭遨兮栖迟,吮玉液兮止渴。”原注:“玉液,琼蘂之精气。”
(2).泛指甘美的浆汁。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赍术蒸启》:“味重金浆,芳踰玉液。” 南朝 梁 刘潜 《谢晋安王赐柑启》:“削彼金衣,咽兹玉液。”
(3).道家炼成的所谓仙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郊郭璞〈游仙〉》:“道人读丹经,方士鍊玉液。”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三:“玉液初凝红粉见,乾坤覆载暗交加,龙虎变成砂。”
(4).佛道喻唾液。 唐 法琳 《辨证论·九箴》:“呼口唾为玉液。”《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官” 唐 梁丘子 注:“口中津液为玉液。”
(5).喻美酒。 南朝 梁 刘潜 《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忽值缾泻椒芳,壶开玉液。”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四:“开瓶泻罇中,玉液黄金脂。”《警世通言·假神仙太闹华光庙》:“玉液斟来晶影动,珠璣赋就峡云收。”
(6).清水、雨露的美称。《文选·王褒〈洞箫赋〉》:“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吕延济 注:“玉液,清泉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下》:“ 许长史 旧宅有井,色白而甘。 徐鼎臣 作铭曰:……分甘玉液,流润芝田。” 清 刘献廷 《和顾小谢水莲子》之九:“风摇翠盖珠璣落,露滴青萍玉液流。”
(7).中药白玉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白玉髓》。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浇漓(澆漓)jiāo lí
亦作“ 浇醨 ”。
(1).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政犹蹐驳,俗尚浇醨,当是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德济斋夫子》:“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嘆息者也!’”
(2).文风浮艳不实。《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 道 尤长於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醨之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 唐 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3).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泉》:“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漢語大詞典》
金沙 jīn shā
(1).含有金子的沙砾。《文选·左思〈蜀都赋〉》:“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暉丽灼烁。” 刘逵 注:“ 永昌 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二:“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盖南、北 天山 金沙最富,淘者甚众,记不絶书。”
(2).井名。 唐 李商隐 《昭郡》诗:“绳烂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冯浩 笺注:“《方舆胜览》:‘ 金沙井 在 平乐府 治东。’《平乐县志》:‘在 塘背庵 内。 唐 李义山 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
(3).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 湖州 长兴县 金沙泉 名为 瑞应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
(4).借指泉水。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三:“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眼界任澜翻。”
(5).见“ 金沙罗 ”。
(6).见“ 金砂 ”。
(7).见“ 金沙江 ”。  ——《漢語大詞典》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糟粕 zāo pò
酒滓。喻指粗恶食物或事物的粗劣无用者。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凶年飢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餘穀粟。”《韩诗外传》卷五:“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 清 戴名世 《〈己卯墨卷〉序》:“得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举笔为文,洒洒自远。”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