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

刘商唐代〕《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勋。
佩玉兼高位,摐金阅上军。威容冠是铁,图画阁名芸。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考绩时清武用

考绩(考績)kǎo jì
(1).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明史·陆崑传》:“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
(2).指考绩的记录。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上》:“ 武德 二年二月,上亲閲羣臣考绩,以 李纲 、 孙伏伽 为上第。”
(3).考核成绩。 茅盾 《八十自述》诗:“课儿攻书史,岁终勤考绩。”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1.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1.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1.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 對、向。如:「朝東」、「朝前」。
  1.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1. 价钱高,与“”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2.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3.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4.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5. 值得看重,重视:可~。
      6.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7. 姓。
      时清(时清)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唐 朱庆馀 上宣州沈大夫 帝命几曾移重镇,时清犹望领春闱。
      《韵府拾遗 庚韵》:陆游诗时清吏更休  ——《骈字类编》
      武用 wǔ yòng
      (1).军用物资。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马,国之武用。”
      (2).军事才能。《北史·厍狄盛传》:“﹝ 厙狄盛 ﹞性和柔,少有武用。”《北齐书·韩贤传》:“﹝ 韩贤 ﹞壮健有武用。”  ——《漢語大詞典》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1.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6.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1.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1.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