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杨柳(楊柳)yáng liǔ
(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收。”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
青青 qīng qīng
(1).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
(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
(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3).浓黑貌。 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
(4).形容年纪很轻。 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5).形容久盛不衰。 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漢語大詞典》
杏 xìng《國語辭典》
杏 [ xìng ]
名- 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树皮带赤色,叶卵形。三月开淡红色花朵,花、叶像梅。果实扁圆、肥厚、味稍酸。核里有仁,可食亦可入药。花与果实也称为「杏」。
发花(發花)fā huā
(1).开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东都 尊贤坊 田令 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朵。” 唐 王翰 《春日归思》诗:“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2).谓眼光昏花,看东西模糊不清。 王公浦 《绿色的底层》三:“他的瞳孔被强光刺得发花,停了片刻才看得清楚。” 艾青 《乌珠穆沁马》诗:“好像一母所生,长得一样高大,跑起路来快如飞,牧民看见眼发花。” 金近 《黄气球》:“乌鸦妈妈吓得眼睛都发花,赶快张开翅膀飞回家去。” ——《漢語大詞典》
(2).谓眼光昏花,看东西模糊不清。 王公浦 《绿色的底层》三:“他的瞳孔被强光刺得发花,停了片刻才看得清楚。” 艾青 《乌珠穆沁马》诗:“好像一母所生,长得一样高大,跑起路来快如飞,牧民看见眼发花。” 金近 《黄气球》:“乌鸦妈妈吓得眼睛都发花,赶快张开翅膀飞回家去。” ——《漢語大詞典》
年光 nián guāng
(1).年华;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 陈允平 《永遇乐》词:“蔷薇旧约,樽前一笑,等闲辜负年光。” 清 江昱 《齐天乐》词:“年光迅羽,怕游倦 相如 ,后期难许。”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从前的快乐光阴,现在追想起来,恨不得使他‘年光倒流’了。”
(2).春光。 唐 王绩 《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唐 李观 《御沟新柳》诗:“御沟迴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水緑沙平一带春,雪晴风暖不生尘。年光到处皆堪赏,能解閒行有几人。”
(3).年成,年景。 姚雪垠 《长夜》十七:“因为年光太坏,逼得他非蹚不可。” ——《漢語大詞典》
(2).春光。 唐 王绩 《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唐 李观 《御沟新柳》诗:“御沟迴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水緑沙平一带春,雪晴风暖不生尘。年光到处皆堪赏,能解閒行有几人。”
(3).年成,年景。 姚雪垠 《长夜》十七:“因为年光太坏,逼得他非蹚不可。” ——《漢語大詞典》
误 ( 誤 ) wù
误 [ wù ]
-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 耽搁:耽~。
-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 改换方向:~弯。向左~。
- 改变位置:~移。
-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 旋转:车轮飞~。
- 使旋转:~动地球仪。
-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