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潋滟,聊共醉红裙,阳春曲,碧云词,慷慨怀千古。

廖刚宋代〕《蓦山溪(次韵知点)

论长校短,总是非闲誉。光景百年中,似难留、长江东去。随缘游戏,触□寄高情,西楼月,北窗风,鸲鹆尊前舞。
故人襟韵,千里心相许。飞骑趁花时,正名园、揉风洗雨。玻璃潋滟,聊共醉红裙,阳春曲,碧云词,慷慨怀千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玻璃潋滟红裙阳春碧云慷慨怀千古

玻璃 bō li
亦作“ 玻瓈 ”。
(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 扶南 大舶从 西天竺国 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 劫 者,居 葱岭 中…… 武德 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 陈藏器 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 巴金 《灭亡》第一章:“他放下诗稿,对着布满了灰尘的玻璃窗发楞。”
(2).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宋 毛滂 《清平乐》词:“天连翠瀲,九折玻瓈软。”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词:“涨緑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元 任昱 《一枝花·题东湖》套曲:“放船去在天际,杨柳风轻生浪迟,漾动玻璃。”
(3).比喻明净的天空。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诗:“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 元 朱庭玉 《点绛唇·中秋月》套曲:“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 明 陈铎 《醉花阴·赏灯》套曲:“值 尧 天新霽,剔团圞月漾玻璃。”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
(4).指酒。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再示》:“隣邦或有寄嘉酿,瓦罌土缶盛玻瓈。” 金 元好问 《踏莎行》词:“翠缕香凝,玉膏酒灩,仙翁莫诉玻璃满。” 宋 陆游 《蜀酒歌》:“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 宋 陆游 《醉书》诗:“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自注:“偶餘 眉州 酒一樽,独酌遂醉。”参见“ 玻璃春 ”。
(5).指玻璃酒杯。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忆在 洛阳 各年少,对花把酒倾玻瓈。”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明 黄祖儒 《醉花阴·元夜》套曲:“屠苏酒瀲灧泛玻璃。”
(6). 玻璃江 之省称。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 玻璃 濯锦 遥相通,指麾 大渡 来朝宗。”参见“ 玻璃江 ”。
(7).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漢語大詞典》
潋滟(瀲灩,瀲灧)liàn yàn
亦作“ 瀲灎 ”。
(1).水波荡漾貌。《文选·木华〈海赋〉》:“浟湙瀲灩,浮天无岸。” 李善 注:“瀲灎,相连之貌。”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佶栗金虯石潭古,勺陂瀲灎幽修语。” 唐 方干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势横緑野苍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湖光瀲灩接晴空,山色有无中。”
(2).水满貌。泛指盈溢。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其色瀲灩於颜间,其声发而为文章。”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金杯瀲灩晓粧寒,国色天香胜牡丹。” 明 唐寅 《题画》诗:“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灩荡湖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鬱金瀲灩光生彩,请君宽饮开怀。”
(3).光耀貌。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树色参差緑,湖光瀲灩明。”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楔子:“色笼茐,光瀲灩。”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初照瀲灎黄金波,团圆白玉盘青天。”
瀲灧:1.水波荡漾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瀲灧故池水,苍茫落日暉。” 宋 司马光 《龙女祠更相酬和》诗:“荷花折尽不归去,瀲灧扁舟不易胜。”
(2).水满貌。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之二:“香丝篆裊一帘秋,瀲灧十分浮蚁緑。”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玉杯瀲灧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3).光耀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一坐遂尽如秋天夜晴,月色瀲灧,则秋毫皆得睹。” 碧野 《汉水滔滔》:“这丰富的水量使 江汉平原 波光潋滟。”   ——《漢語大詞典》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红裙(紅裙)hóng qún
(1).红色裙子。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红裙结未解,緑綺自难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指美女。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红裙传觴,盘列珍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尊有緑蚁,座有红裙,与你痛饮一回何如?”《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漢語大詞典》
阳春(陽春)yáng chūn
(1).春天;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 泲水 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於时。” 唐 酒肆布衣 《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碧云(碧雲)bì yún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漢語大詞典》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慷慨 kāng kǎi
(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性格豪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漢語大詞典》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