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薛涛唐代〕《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零落暮春湿红笺别离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零落 líng luò
(1).凋谢。《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 注:“零、落,皆堕也。草曰零,木曰落。” 元 曾瑞 《愿成双·赠老妓》套曲:“忽惊风雨夜来时,零落了千红万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于敏 《西湖即景》:“杜鹃早已零落,芍药正在竞芳。”
(2).喻死亡。《管子·轻重己》:“宜穫而不穫,风雨将作,五穀以削,士兵零落。不穫之害也。” 马非百 新诠:“零落,殞也。言风雨大起,五穀因而削减。士,战士。民,普通人民。谓战士与人民皆将飢饿以死也。”《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张铣 注:“零落,死也。”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乡亲悉零落,塚墓亦摧残。”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九:“唉,可怜的老人,在那大地主的魔杖下永远地零落了。”
(3).衰颓败落。 唐 杜甫 《有叹》诗:“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功名未遂,家事日渐零落。” 杨朔 《樱花雨》:“ 君子 的凄苦神情,也许是惋惜自己零落的青春,也许是不能忘记自己痛苦的身世吧?”
(4).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5).散乱,散失。《南史·沈炯传》:“甲帐珠帘,一朝零落, 茂陵 玉盌,遂出人间。”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涧水剪茶烧竹枝,袈裟零落任风吹。”《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三更里回房卸残粧,釵环零落为才郎,痛恓惶。”
(6).掉落。 唐 孟郊 《征妇怨》诗:“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7).借指掉下的眼泪。 唐 刘商 《绿珠怨》诗:“从来上臺榭,不敢倚栏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8).稀疏,稀稀落落。 唐 方干 《秋夜》诗:“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沙汀 《意外》:“四周的话语声已逐渐零落了。”
(9).零头,剩馀的。 唐 王建 《当窗织》诗:“输官上头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10).残缺不全,零碎。 宋 曾公亮 《进唐书表》:“文采不明,事实零落。” 鲁迅 《致孙伏园书》:“寄给我的报,收到了五六张,零落不全。”  ——《漢語大詞典》
暮春 mù chūn
春末,农历三月。《逸周书·文傅》:“ 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 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红笺(紅箋,紅牋)hóng jiān
亦作“ 红笺 ”。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牋。”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风流薮泽》:“ 长安 有 平康坊 ,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牋名纸,游謁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藪泽。” 宋 晏殊 《清平乐》词:“红笺小字,説尽平生意。”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之四:“非关惜别为怜才,几度红笺手自裁。”   ——《漢語大詞典》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1.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1.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1.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1. (一)​之又音。
别离(别離)bié lí
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 郁达夫 《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