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甘露 gān lù
(1).甘美的露水。《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峻青 《秋色赋·傲露篇》:“因为它有一种本事,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来滋润它的枝叶。”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 泰山 、 陈留 ,甘露降 未央宫 ……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 河 出图, 洛 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
(2).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甘蕉》:“甘蕉,生 岭 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
(3).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説甘露浄法。” 南朝 梁 沈约 《和王卫军解讲》:“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 南朝 梁 萧统 《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縉绅。” ——《漢語大詞典》
(2).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甘蕉》:“甘蕉,生 岭 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
(3).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説甘露浄法。” 南朝 梁 沈约 《和王卫军解讲》:“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 南朝 梁 萧统 《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縉绅。” ——《漢語大詞典》
花香
宋 范成大 家人子辈往石湖检校暮归 风力虽欺酒,花香尚染衣。
宋 陆游 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 花香袭襟袂,歌声上空碧。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 花香袭襟袂,歌声上空碧。 ——《骈字类编》
不再 bù zài
不重复第二次。《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 注:“不再,犹不更也。” 孔颖达 疏:“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 晋 陆机 《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晼其将及。” 巴金 《〈沉默集〉序》:“虽然沉默也使人痛苦,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坚持着,不再把我的笔提起来。”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远公(遠公)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形-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伤。~屈。
- 具有,享有:久~盛誉。
- 欠(钱):~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前期 qián qī
(1).所定日期之前;事情出现之前。《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 贾公彦 疏:“前期者,谓祭日前夕为期,云前期十日者,即是祭前十一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鬱兴王之瑞。皆兆发於前期,涣汗於后叶。”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春戊寅日为天赦,新葬坟墓於戊寅前期祭扫,谚云新坟不过赦。”
(2).事前或过去的约定;预定。《庄子·徐无鬼》:“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 羿 也。” 唐 白居易 《梦仙》诗:“空山三十载,日望輜軿迎。前期过已久,鸞鹤无来声。” 宋 孙光宪 《定风波》词:“年来年去负前期,应是 秦 云兼 楚 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人生凡事有前期,尤是功名难强为。”
(3).对未来的预期,打算。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十二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宋 柳永 《玉蝴蝶·春游》词:“欲话别,纤手重携。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4).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五节:“性恶论的出现,也说明 战国 后期阶级矛盾比前期更趋尖锐。” ——《漢語大詞典》
(2).事前或过去的约定;预定。《庄子·徐无鬼》:“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 羿 也。” 唐 白居易 《梦仙》诗:“空山三十载,日望輜軿迎。前期过已久,鸞鹤无来声。” 宋 孙光宪 《定风波》词:“年来年去负前期,应是 秦 云兼 楚 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人生凡事有前期,尤是功名难强为。”
(3).对未来的预期,打算。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十二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宋 柳永 《玉蝴蝶·春游》词:“欲话别,纤手重携。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4).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五节:“性恶论的出现,也说明 战国 后期阶级矛盾比前期更趋尖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