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刘禹锡唐代〕《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楚水巴山江雨巴人本乡

楚水巴山 chǔ shuǐ bā shān
泛指 蜀 楚 之地的山水。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楚 水 巴 山 江 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漢語大詞典》
江雨
唐 杜甫 九日登梓州城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唐 柳宗元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 其十一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唐 温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元 郭钰 复愁 江雨舟无渡,山云鸟独过。
元 倪瓒 寄卢士行 照夜风镫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巴人 bā rén
(1).古 巴州 人。 唐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2).古曲名。 晋 张协 《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详“ 下里巴人 ”。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1.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3.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1.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本乡(本鄉)běn xiāng
(1).原籍,故乡。《后汉书·章帝纪》:“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十一:“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2).本地。《水浒传》第十四回:“这秀才乃是智多星 吴用 ,表字 学究 ,道号 加亮先生 ,祖贯本乡人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出示晓諭,并示本乡。”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