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4 / 6页

余山(录十二。)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

元代清珙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山居吟(录十二。) 其二

元代清珙

年老庵居养病身,日高犹自未开门。
怕寒起坐烧松火,一曲樵歌隔坞闻。

山居吟(录十二。) 其四

元代清珙

此事谁人敢强为,除非知有莫能知。
分明月在梅花上,看到梅花早已迟。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三

元代清珙

四十馀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
夜炉助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蔬。
坐石看云閒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
有人问我西来旨,尽把家私说向渠。

别南山经室

元代清珙

屋借云边两载居,晴原无事便携锄。
和香采得邻家菊,趁嫩挑来自种蔬。
秋殿寂时山磬歇,夜窗虚处柏烟疏。
明朝又向他山去,何日重来读梵书。

天湖卜居

元代清珙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濛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溪岩杂咏(录六。) 其四

元代清珙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
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
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

余山(录十二。)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二

元代清珙

柴门虽设未尝关,閒看幽禽自往还。
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閒。
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
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余山(录十二。)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八

元代清珙

自入山来万虑澄,平怀一种任腾腾。
庭前树色秋来减,槛外泉声雨后增。
挑荠煮茶延野客,买盆移菊送邻僧。
锦衣玉食公卿子,不及山僧有此情。

余山(录十二。)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二

元代清珙

法道寥寥不可模,一庵深隐是良图。
门前养竹高遮屋,石上分泉直到厨。
猿抱子来崖果熟,鹤移巢去涧松枯。
禅边大有閒情绪,收拾乾柴向地炉。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清珙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