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6 / 38页

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口至栖霞寺因忆旧

明代李流芳

紫藤峰下麓公房,松户阴阴岭月凉。
若到都门宜晓骑,姚坊廿里稻花香。

种花用前韵

明代李流芳

为园数亩未言赊,凿沼疏泉手灌花。
花欲疏疏仍密密,枝须整整复斜斜。
渐看节序皆芳候,不放风光到别家。
最爱南荣冬日暖,蜡梅一树映山茶。

春尽同仲和泛舟溪山堂

明代李流芳

雨晴春又尽,忽忽信舟轻。松岭云不定,柳塘风易生。

出波双浴鹤,隔竹一啼莺。何意林芳歇,幽怀得共倾。

任城舟中得家报述怀 其二

明代李流芳

自笑逢时懒,兹行亦偶然。为贫无不可,患得敢争先。

沟壑吾生事,箪瓢可送年。寥寥故人意,三复赠行篇。

登慈云岭还访严印持忍公无敕邹孟阳闻子将于南山小筑信宿为子将题画作

明代李流芳

慈云何盘盘,崒嵂罗众致。白石如叠浪,青林若簪髻。

落日宜远山,况与秋爽会。忆昨湖上亭,解后多意气。

感君十年心,发我千里思。江山日待人,突兀为我辈。

从来费梦寐,到此烦应对。奇怀郁种种,笔墨差远寄。

披襟欲嗒然,相与寻冥契。

南归诗十九首 途中示子将三首之三 其六

明代李流芳

我年未四十,已怀退隐图。俯仰又十年,何为尚踌躇。

经过怯往迹,魂魄识畏途。去来廿年间,道里三万馀。

车装敝屡更,何况此微躯。所以不自决,岂徒为饥驱。

富贵亦复佳,岁月待我乎。婚嫁幸已毕,余口亦易糊。

故山皋亭下,桃李满村墟。深坞秀泉石,近筑静者庐。

新梢想出篱,疏泉行绕渠。双髽指天目,一勺见西湖。

言之病已苏,况当长久居。息黥补吾劓,造物岂区区。

西湖喜遇谭友夏赋赠

明代李流芳

谁言谭郎貌似我,执手问人还似无。寸心明白已如此,区区形似终模糊。

我昔知子因子诗,晓月残雪风鸣枝。境清音寥意飘忽,虎井数篇犹可思。

吴江楚峤两辽阔,期子不来空岁月。西湖烟水我为乡,岂知此中有谭郎。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歘然魂魄化为一,异者衣裳与巾舄。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与子神不全。两山红叶正相待,子诗我画交无嫌。

我家震泽梅花里,湖气花光三十里。留子共度梅花时,且待春深上湘水。

为杨谶西题断桥小景

明代李流芳

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

南归诗十八首

明代李流芳

畴昔偕兹役,维予暨汪子。
我从中道还,子亦废然止。
汪子行茕茕,念之心欲死。
重来复同归,依然吾与尔。
汪子功名人,微尚不在此。
去留皆洒然,更觉归可喜。
举世急功名,吾尔众所訾。
曰此无远图,区区效儿女。
两人相视笑,吾乃徇誉毁。
古来耕钓徒,亦各有其侣。
得子已不孤,悠悠何足齿。¤

南归戏为长句自解

明代李流芳

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
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
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
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
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
不然计且无复之,请屏所爱不一留。
先卖几头子石研,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
次卖商尊父丁篆,不爱宝色剥落夔龙纠。
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
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
如此不足办吾事,天实为之吾何尤。
人年四十老将至,譬如已死亦即休。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李流芳简介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