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4页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五

..........  郑樵《谥法》三卷

  李舜臣《诸经讲义》七卷

  张九成《乡党少仪咸有一德论孟子拾遗》共一卷

  张载《经学理窟》三卷

  项安世《家说》十卷

  《附录》四卷

  黄干《六经讲义》一卷

  《六经疑难》十四卷(不知作者)

  许奕《九经直音》九卷

  又《正讹》一卷

  《诸经正典》十卷

  《论语尚书周礼讲义》十卷

  杨甲《六经图》..........

千金方·妇人方上·求子第一

..........茱萸(十八铢) 麻布叩 头(一尺烧)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当有所去。小觉有异即停服。

  又方 治妇人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治之方。

  白薇 干地黄 干姜 车前子 蜀椒(各十八铢) 紫石英 本 石膏 子 卷柏(各二十铢)赤石脂(一两) 泽兰 白龙骨 远志 麦门冬 茯苓 太乙余粮(各二两)当归 芎 蛇床子(各一两) 白芷 覆盆子 桃仁 人参(各一两半) 桂心 蒲黄(各二两半) 细辛(三两) 橘皮(..........

千金方·妇人方中·心腹痛第十三

..........升) 芍药 川芎 当归 干漆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羊肉汤
  治产后及伤寒,大虚上气,腹痛兼微风方。

  肥羊肉(二斤,无羊肉用獐鹿肉代) 茯苓 黄 干姜(各三两) 甘草 独活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麦门冬(七合) 生地黄(五两) 大枣(十二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千金翼》无干姜)......

千金方·妇人方中·恶露第十四

..........(五两) 生姜(三两) 大黄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 当归 甘草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

  黄干漆汤
  治新产后有血,腹中切痛方。

  大黄 干漆 干地黄 桂心 干姜(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血当下。若不瘥,明旦服一升,满三服,病无不瘥。

  麻子酒......

千金方·上七窍病·耳疾第八

..........酒百日瘥方(在第十四卷中)。

  又方 矾石少许,以生菖蒲根汁和,点入耳中。

  治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方。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天 芍药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 干地黄 远志 蛇床子 石斛 当归 细辛 苁蓉 牡丹 人参 甘草 附子(各二两) 菖蒲(一两) 羊肾(二枚)

  上二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四十丸止。皆缘肾虚耳,故作补肾方,又..........

千金方·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热毒多服益佳。

  追毒汤
  治脚弱,风热上入心腹,烦闷欲绝方。

  半夏 生姜(各四两) 黄 甘草 当归 人参 浓朴 独活 橘皮(各一两) 枳实 麻黄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桂心(三两) 贝子(七枚) 大枣(二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风缓汤
  治脚弱体痹不仁,毒瓦斯上入脏,胸中满塞..........

千金方·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上气,牵绳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饮食方。

  苏子(一升) 桑白皮(五两) 半夏(六两) 紫菀 人参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两)款冬花 射干(各一两) 麻黄 干姜 桂心(各三两) 细辛(一两半)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声音而渴,舌本干燥方五味子..........

千金方·膀胱腑方·三焦虚实第五

..........皮(各四两) 艾叶(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消尽,分三服。

  人参续气汤
  治下焦虚寒,津液不止,短气欲绝方。

  人参 橘皮 茯苓 乌梅 麦冬 黄 干姜 川芎(各三两) 吴茱萸(三合) 桂心(二两) 白术 浓朴(各四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茯苓丸
  治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

千金方·痔漏方·五痔第三

..........暴有干燥肿痛者,有崩血无数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肠中烦痒者,三五年皆杀人主。忌饮酒及作劳,犯之即发)。

  小槐实丸
  治五痔十年者方。

  槐子(三斤) 白糖(二斤) 矾石 硫黄(各一斤) 大黄 干漆 龙骨(各十两)

  上七味,以四味捣筛,其二种石细切,及糖纳铜器中,一石米下蒸之,以绵绞取汁以和药末,并手丸如梧子大,阴干,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增至三十丸。

  槐子酒
  治同前。..........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寒湿

..........枝以安其表。汗甚则以麻黄根收表疏之汗。夫根有归束之义,麻黄能行太阳之表,即以其根归束太阳之气也。大汗出减干姜者,畏其辛而致汗也。有汗去麻、辛不去干姜者,干姜根而中实,色黄而园(土象也,土性缓),不比麻黄干而中空,色青而直(木象也,木性急,干姜岂性缓药哉!较之麻黄为缓耳。

  且干姜得丙火 炼而成,能守中阳,麻黄则纯行卫阳,故其剽急之性,远甚于干姜也),细辛细而辛窜,走络最急也(且少阴经之报使,误发少阴..........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