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6 / 15页

魏书·列传·卷六

..........。” 遂间道行。至大母桥,慕利延众惊奔白兰,慕利延兄子拾寅走河曲,斩首五千余级, 降其一万余落。八年薨。无子,国除。

  东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忠贞雅正, 百僚惮之。太傅高允以翰年少,作《诸侯箴》以遗之,翰览之大悦。后镇枹罕,以 信惠抚众,羌戎敬服。改封东平王。世祖崩,诸大臣等议欲立翰,而中常侍宗爱与 翰不协,矫太后令立南安王余,遂杀翰。

  子道符,袭爵,中军大将军。显祖..........

北史·列传·卷二十八

..........友之礼,称之州郡遂。遂举孝廉,至京师,馆而受业焉。高闾 称之朝贵,李冲礼之其厚,彪深宗附之。

  孝文初,为中书教学博士。后假散骑常侍、卫国子,使于齐。迁秘书丞,参著 作事。自成帝已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体,遗 落时事。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彪又表上封事七条,曰:

  古先哲王之为制也,自天子以至公卿,下及抱关击柝,其宫室车服,各有..........

北史·列传·卷四十四

..........已。 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始,魏初邓彦海撰代记十余卷,其后崔浩典史,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 光、李琰之郎知世修其业。浩为编年体,彪始分作纪、表、志、传,书犹未出。宜 武时,命邢峦追撰孝..........功曹,更无事迹,是收外亲,乃为传首。”收曰:“绰虽无位,道义可嘉,所 以合传。”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帝 曰:“司空才士,为人作赞,正应称扬。亦如卿为人作文章,道其好者,岂能皆实?” 收无以对,战..........

北史·列传·卷七十一

..........,胡义周之颂国都,足称宏丽。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 刘延明之铭酒泉,可谓清典。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徒言哉。

  洎乎有魏,定鼎沙朔。南包河、淮,西吞关、陇。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 宏子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 及太和在运,锐情文学,固以颉颃汉彻,跨蹑曹丕,气韵高远,艳藻独构。衣冠仰 止,咸慕新风,律调颇殊,曲度遂改。辞罕泉源,言多胸臆,润古雕今,有..........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七

..........道州府每亩先征曲钱五文,今特放二文云。商 州吏民以刺史郭知琼善政闻,诏褒之。

  三月丁卯,幸会节园,遂幸河南府。灵武奏,杀戮蕃贼二千人。壬申,凤翔节 度使李从严进封岐国公,移镇汴州。甲戌,延州节度使高允韬移镇邢州。丙子, 以宣徽使硃宏昭为凤翔节度使;潞州节度使硃汉宾加检校太傅,移镇晋州;徐州节 度使房知温移镇郓州;郓州节度使王晏球移镇青州。宰臣冯道率百僚拜表,请上尊 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诏报不允。壬..........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十

..........名永芳园,其间新殿宜名和庆殿。丙辰,秦王从 荣加食邑至万户,实封二千户。丁巳,以右骁卫上将军李从昶为左龙武统军,以前 邢州节度使高允韬为右龙武统军,以右骁卫上将军罗周敬为左羽林统军,以右监门 上将军娄继英为金州刺史。戊午,宋王从厚加食邑至万户,实封一千户。壬..........公主;皇 孙重光、重哲并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秦王、宋王子也。前洋州节度使 梁汉颙以太子少傅致仕。丁酉,以右龙武统军高允韬为滑州节度使,以韶州刺史、 检校司空王万荣为华州节度使。万荣,王妃之父也。戊戌,以枢密使赵延寿为汴州 节度使,以襄州节度使硃..........

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

  廉俭 陆绩 齐明帝 甄彬 高允 崔光 长孙道生 唐玄宗 肃宗 卢怀慎 李勉

  杜黄裳 阳城 郑余庆 郑浣 文宗 夏侯孜 裴坦 温琏 仲庭预.....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出《谈薮》)

  高允  

  后魏高允字伯恭,燕太尉中郎韬之子。早有奇度,博通经史。神(原作嘉,据明抄本改)中,与范阳卢玄、赵郡李灵、博陵崔鉴等,以贤俊之胄,同被诏征,拜中书侍郎领著作..........

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六

..........断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於惊马也。故不以乘与之重,而加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於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

  《后魏书》曰:贞君中以狱讼留滞,始令中书以经中义断诸疑事。高允据律评刑三十馀载,内外称平。允以狱者民之命也,常叹曰:"皋陶,至德也。其后英蓼先亡,刘项之际,英布黥而王。经世虽久,犹有刑馀之衅,况凡人能无咎乎?"

  《宋书》曰:谢庄为都官尚书,奏改定刑狱曰:"..........

通典·卷十四

..........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士数十人,各起家为郡守。景穆帝谓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选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今可先补前召,外任郡县;以新召者代为郎吏。又守令宰人,宜使更事者。”浩固争而遣之。高允闻之,谓东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逞其非,而校胜於上,何以能济。”又李孝伯,赵郡人。父曾,理郑氏礼、左氏春秋,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曾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通典·卷二十一

..........,时年二十九。后洽子珉又为中书令,时谓为奕世令德。)东晋尝并其职入散骑省,寻复置之。宋冠佩印绶与晋同。梁中书监、令,清贵华重,大臣多领之。其令旧迁吏部尚书,才地俱美者为之。陈因梁制。后魏亦有监、令。(高允字伯恭,为中书令。文帝重之,不名,呼为”令公”。)北齐因魏制。后周置内史中大夫二人,掌王言,亦其任也。隋初改中书为内史,置监令各一人,寻废监,置令二人。炀帝大业十二年,又改内史为内书,后复为内史令。大唐武..........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