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页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弃官归,复辟公府,举高第,迁任城相,不行。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於是徵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锺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於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

晋书·列传·第六章

..........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独符、印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柎……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钜鹿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也。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

宋书·志·卷二十一

..........延年寿千秋。(五解)

  《悠悠》、《苦寒行》,明帝词(五解):

  悠‖悠‖发‖洛‖都‖,{艹幵}‖我‖征‖东‖行‖。征行弥二旬,屯吹龙陂 城。(一解)顾观故‖垒‖处‖,皇‖祖‖之‖所‖营‖。屋室若平昔,栋宇无邪 倾。(二解)奈何‖我‖皇‖祖‖,潜‖德‖隐‖圣‖形‖。虽没而不朽,书贵垂 休名。(三解)光光我‖皇‖祖‖,轩‖耀‖同‖其‖荣‖。..........

西夏书事·卷一

..........兵讨之。思恭发兵次绥州,观望不出境,已,闻カ败,遂还。

  按:《春秋》伐而书“次”,其“次”为善;救而书“次”,其“次”为贬。是时,李カ据长安,田令孜劫帝如宝鸡,诸道贡赋不至,从官、卫士皆乏食,势不已孔迫乎?思恭顾观望不前,无复以国事为急,书“奉诏”以严其赴救之责,书所次,以著其怠缓之罪。

  文德元年,李思恭取、延,以弟思孝知留后。

  中和中,改延节度为保大军。以东方逵领节度使。逵病,去。思恭遣弟行军司马..........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六

..........。夏燮撰。

  《明纪》六十卷。陈鹤撰。

  《周季编略》九卷。黄式三撰。

  《古史纪年》十四卷,《古史考年异同表》二卷,《战国纪年》六卷,附《年表》一卷。林春溥撰。

  《国策编年》一卷。顾观光撰。

  《小腆纪年附考》二十卷。徐鼒撰。

  《东华录》三十二卷。蒋良骥撰。

  《十朝东华录》四百二十五卷。王先谦撰。

  《咸丰朝东华续录》六十九卷。潘颐福撰。

  《光绪东华录》二..........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附录》五卷,《伤寒六经定法》一卷。舒诏撰。

  《伤寒论后条辨》十五卷。程应旄撰。

  《伤寒缵论》二卷,《伤寒绪论》二卷。张璐撰。

  《伤寒类方》一卷。徐大椿撰。

  《伤寒论补注》一卷。顾观光撰。

  《伤寒辨证广注》十四卷,《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汪琥撰。

  《伤寒舌鉴》一卷。张登撰。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张倬撰。

  《伤寒贯珠集》八卷。尤怡撰。

  《伤寒审证表》..........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八

..........《宾萌集》六卷,《外集》四卷,《春在堂杂文》二卷,《续编》五卷,《三编》四卷,《四编》八卷,《五编》八卷,《六编》十卷,《诗编》二十三卷,《诂经精舍自课文》二卷。俞樾撰。

  《武陵山人杂著》一卷。顾观光撰。

  《微尚斋遗文》一卷。冯志沂撰。

  《东洲草堂诗钞》二十七卷。何绍基撰。

  《大小雅堂诗钞》十卷。邵堂撰。

  《西沤全集》十卷。李惺撰。

  《简学斋诗文钞》十二卷。陈沆撰。..........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四

..........汪莱 陈杰丁兆庆 张福僖 时曰淳 李锐黎应南 骆腾凤项名达王大有 丁取忠李锡蕃 谢家禾 吴嘉善 罗士琳易之瀚顾观光韩应陛 左潜曾纪鸿 夏鸾翔 邹伯奇 李善兰 华衡芳弟世芳

  李潢,字云门,锺祥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  易之瀚,字浩川。知士琳有四元玉鉴补草,因从问难,为撰四元释例一卷。凡开方例二十九则,天元例十一则,四元例十三则。

  顾观光,字尚之,金山人。太学生,三试不售,遂无志科举,承世业为医。乡钱氏多藏书,恒假读之。博通经、传、史、子、百家,尤究极天文历算,因端竟委..........

海国春秋·第三十一回

..........  平无累道:“小子姓平。”

  那老者道:“学生姓吴名宴。”

  平无累道:“木先生宅上敢问在于何处?”

  老者望见岭下又有多人,恍然答道:“学生不知。”

  说罢,担篮荷锄而去。

  二人先到顶头,四顾观望,见岭麓隈中有烟矗而起,乃望着由石隙中走,管不得脚步高低。行过多时,虽见数间茅屋,奈足底都系陡崖,无路前进,只得复沿边旋转四五里,方有坡下山。见牧童驱犊,问时,知前面临涧,柴门系大木先生住宅。......

通典·卷八十

..........义厚,忠孝发於自然,不严而著,不肃而成者也。旧礼,国有大讳,外任不得离部,冗散之人,发哀公巷,初无课限有不奔之制。按永平初,先帝称宣帝遗诏,乃不得令子弟诣陵。唯荡阴奔赴,多不逮及,始为其制,以笃一时。顾观人情,未有肃媿,徒兴简默,正足以彰至道之不弘,表臣子之不义。宜遵前代,闻凶行丧三日而已。"诏曰:"孝慈起於自然,忠厚发於天成,若道不丧,岂有今弊。弊至醨薄,反之何期?况以今日之弊,而欲废准式於颓俗,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