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4 / 50页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

.....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㸲羊、麢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㸲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宋史·志·卷九十二

..........敷乐充。天子是若,欢声融融。

  太上皇后出阁升坐,《坤安》

  文物流彩,銮辂靖陈。龟瑞荐祉,坤仪效珍。

  比皇之寿,翼帝以仁。和气致祥,与物为春。

  读册宝,《圣安》

  黼黻其文,金玉其相。永寿于万,合德无疆。

  福绪祥源,厥后克昌。天维格斯,祚我圣皇。

  太上皇后降坐归阁,《坤安》

  荣怀之庆,莫盛于斯。三宫四册,五叶一时。

  德阜而丰,福大而滋。子子孙孙,于时保..........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早又丢开,又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宝玉听他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林黛玉听他这话,..........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十一

.....  又曰:赵威伯,东郡人,少好道,师邯郸张先生。晚在中岳,授《玉珮金珰经》於邱林,乃汉楼船将军卫行道妇也。遂授行挹日月之景,又服九灵明镜。华遂行道,在华阳内为保命承主仙籍并记学道者,并主暴雨水,领五芝金玉章。

  又曰:张玄宾,魏武帝时人也。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以道变隐景之道,在天柱山。

  《灵宝经》曰:迦罗山树下,有三天人讲《元阳经》。

  《明真科》曰:元始尊在香林园中,与众教化诸法。......

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四

..........。服玉,当得于阗白玉。赤松子以玄虫而渍玉为水,服之,故得乘烟霞上下也。

  又曰:中山谚曰:"称人字者,金玉也。知其物,则不为害。"

  《贾子》曰:德有天理,曰道。性神明命之所生,而能象德者,独玉也。

.........

  《瑞应图》曰:玉瓮者,圣人之应也,不汲自盈。王者饮食有节则出。

  《雒书》曰:王者不藏金玉,则紫玉见于深山;服饰不逾祭服,则玉英出。

  《胡综别传》曰:吴时,掘得铜印,以琉璃为盖,画布云母於..........

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十三

..........泉。元阳子丹长九分,思之令与己身等也。父母养之,乃得神仙。常自念已身在胃管中童子,服五色彩衣,坐珠玉之床,黄云赤气为账,食黄金玉饵,服神丹芝草,饮醴泉,乘黄云气五色珠玉之车,驾十二飞龙,二十四白虎,三十六硃鸟。思之九年,乘云去世,上谒道君。吾之从官,凡..........曰胴胴,一作洞洞,七日。念小肠色正赤,名曰契契,九日。念丹田色正赤,中有赤人,名曰藏精,三日。念玄丈方丈,其中有人到住,七日。念金玉印乾燥完坚,三日。念玄英正黑,润泽有光,三日。念两脾,一作褷,左右脾内各有一玉女,衣绛帔襦、青裙,正立两褷上,三日。念两足下各有..........

云笈七签·天地部·卷二

..........陈之庭,国名旬他罗之国,一名天镜之国。国人寿三百岁。国外则有玄洲,方七千二百里。四面是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有鸑鷟之鸟,如浮气;多丘山,名为风山,与天西北门连界。金堂玉室宫府生金玉紫芝,是三天所治。其外则有元洲,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生五芝玄涧,涧水如蜜,饮之与天地同年。中有三万仙家,悉饮此水,得仙不死。学者存其国音,羌老仙官,三十六年,降献玄涧五芝水也。

  ◎上方元精..........

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卷三

..........、二十七日夜窃候之,勿令杂人见。诚心久之,无不见者。二星大如七星,光皆紫华,有异常宿,焕然可畏。见皆叩头,请乞长生飞仙,及心告临时。既见之后,二帝君当授子真官矣。

  上台星名虚精,求之感帝王之梦及金玉,念名求之,必应。中台星名六淳,求官禄盛兴,念名求之,必得吉遂。下台星名曲生,求妻妾奴婢,念名求之,必遂。

  右太微帝君曰:欲得延年长生,富贵高迁,须修此术。若久久步之,乃设醮者能拔七祖罪累,并身..........

通典·卷六十二

..........一尺,为簪珥。

  后魏天兴六年,诏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旧法。

  北齐依前制,皇后首饰假髻,步摇,十二钅奠,八雀九华。内命妇以上,蔽髻,唯以钅奠数花钗多少为品秩。二品以上金玉饰,三品以下金饰。内命妇、左右昭仪、三夫人视一品,假髻,九钅奠;三品五钅奠蔽髻;四品三钅奠;五品一钅奠。又有宫人女官:第二品七钅奠蔽髻,三品五钅奠,四品三钅奠,五品一钅奠,六品、七品大手髻,八品、九品..........

通典·卷一百八

..........")革带,钩〈角枼〉,大带,(令云:"二品以上,素带,不朱里,皆纯其外,上以朱,下以绿。五品以上,素带,纰其垂,外以玄,内以黄。纽约皆用青组。黻皆裳色。毳冕以上,火、山二章。绣冕山一章。玄冕无章。")金玉饰剑,(令云:"三品以下用玉,不得加珠宝。")山玄玉珮,绿綟绶。(亲王朱绶。)朱袜赤舄。第一品服之。

  鷩冕,八旒,服七章,(章数已具前数。)水苍玉珮,紫绶,金饰剑,馀同衮冕,第二品服之。

............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