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旧唐书·志·卷二十八

..........而此数人,设诡计以侵扰之,凡二十 五人,同为剥丧,而人无敢言之者。及安禄山反于范阳,两京仓库盈溢而不可名。 杨国忠设计,称不可耗正库之物,乃使御史崔众于河东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 间行钱百万。玄宗幸巴蜀,郑昉

  使剑南,请于江陵税盐麻以资国,官置吏以督 之。肃宗建号于灵武,后用云间郑叔清为御史,于江淮间豪族富商率贷及卖官爵, 以裨国用。德宗朝讨河朔及李希烈,物力耗竭。赵赞司国计,纤琐刻剥,以为国用 不足,宜..........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七

.......... 苏思恭《曲江志》十二卷

  毛宪《信安志》十六卷

  《临贺郡志》一卷(不知作者)

  萧玠《晋康志》七卷

  周端朝《桂阳志》五卷

  刘子登《武陵图经》十四卷

  郑昉《都梁志》二卷

  《赤城志》四十卷(陈耆卿序)

  陆游《会稽志》二十卷

  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莆阳人物志》三卷(郑侨序)

  王震《阆苑记》三十卷

  冉木..........

宋史·列传·卷八十九

..........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专持吏短长,求请贿谢如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

  韩绛筑抚宁、啰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依此而言,则天地岂得为大也。其后参校一行《历经》,并精密,迄今行用。(出《大唐新语》)

  邢和璞  

  邢和璞好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阳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覩。段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劚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卧空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劚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问左右,复不见。经一日,穴大如盘..........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

..........以告。保姆曰:女婿姓张,不知主君之女何姓?吾窃惑焉。守信乃悟,亟止之。(出《纪闻》)

  李眖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合,去之。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眖曰:逢年家无内主,昉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弟既相狎,幸为逢年求一妻焉。此都官僚女之与妹,纵再醮者,亦可论之,幸留意焉。眖曰:诺。复又访之于眖。眖率..........

唐才子传·卷二

..........,志况疏爽,择交于方外。苦读书,高栖少室山中。与薛据友善。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集传于今也。

  陶翰

  翰,润州人。开元十八年崔明允下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辞,与郑昉同时,官至礼部员外郎。为诗词笔双美,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裁制。大为当时所称。今有集相传。

  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

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

.....

  七年,文词雅丽科。(邢巨苗、晋卿、褚思光、赵良器及第。)

  十二年,将帅科。(裴敦复、房自谦及第。)

  十五年,武足安边科、(郑昉、樊衡及第。)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邓景山及第。)

  十七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吴巩及第。)

  十九年,博学宏词科。(郑昉、陶翰及第。)

  二十一年,多才科。(李史鱼及第。)

  二十三年,王霸科、(刘璀、杜绾及第。)智谋将帅科。(张重光、崔圆、李广琛及第。)......

酉阳杂俎·卷二

..........其中,长寸馀,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上惧,谢焉,忽不复见。后中使于蜀道见之,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

  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一陽一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睹。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鼾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卧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鼾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问左右,复不见。经一日,穴大如盘,..........

唐传奇·李睍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台,去之。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睍曰:“逢年家无内主,荡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弟既相狎,幸为逢年求一妻焉。此都官寮女之与妹,纵再醮者,亦可论之,幸留意焉。”

  睍曰:“诺。”

  复..........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