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3 / 50页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则墨翟、干宝, 各献于至尊矣,而二主得之,永有天下,亦非陛下今日可得而求!此皆事涉虚妄, 历代无效,臣愚不愿陛下复行之于明时。唯尧、舜二帝,自古称圣,臣观所得,故 在人事,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之道理天下。伏愿陛下察之,则天下幸 甚!

  疏奏不纳。以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

  唐隆元年,玄宗清内难,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 丞。开元三年,擢为户部郎中。

.........

醒世恒言·卷二十

..........吟暮读,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飞黄腾达。他才开荒田,读得年把书,就要想中举人进士!岳父你且想,每科普天下只中得三百个进士,就如筛眼里隔出来一般,如何把来看的恁般容易?这些称赞文字的,皆欺你不晓得其中道理,见你这样认真,难好败兴,把凑趣的话儿哄你。如何便信以为实!”

  王员外正要开言,傍边转过瑞姐道:“爹爹,凭着我们这样人家,妹子恁般容貌,怕没有门当户对人家来对亲,却与这木匠的儿子为妻?岂不玷辱门风,..........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

..........会试,姑娘劝道:“我看此女德性温淑,堪为你配。既要做正经婚姻,岂可仍复私下带来带去,不象事体。仍留我庄上住下,等你会试得竟荣归,他发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闻人生见姑娘说出一段大道理话,只得忍情与静观别了。进京会试。果然一举成名,中了二甲,礼部观政。《同年录》上先刻了“聘杨氏”,就起一本“给假归娶”,奉旨:准给花红表礼,以备喜筵。

  驰驿还家,拜过母亲。母亲闻知归娶,问道:“你自幼未曾..........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38〕问:“孟于言‘执中无权犹执一’”。先生曰:“中只有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39〕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

明儒学案·崇仁学案·太仆夏东巖先生尚朴

..........谓“才提起便是天理,才放下便是人欲。”魏庄渠叹为至言。然而訾“象山之学,以收敛精神为主。吾儒收敛精神,要照管许多道理,不是徒收敛也”,信如兹言,则总然提起,亦未必便是天理,无乃自背其说乎?盖先生认心与理为二,谓心所以穷理,不足以..........”近观《击壤集》,尧夫之乐比之曾点尤劳攘。程子云:“敬则自然和乐。”和乐只是心中无事,方是孔、颜乐处。

  道理是个甜的物事。朱子《训蒙诗》云:“行处心安思处得,余甘尝溢齿牙中。”非譬喻也。

  不问此心静与不静,只问此..........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

..........“子觉理在天地之间,则然矣。不识反之於身,则又何如?”曰:“某观天地间,只等反诸身心,便是茫然。”曰:“子观天地间道理如是,岂独子之身心却在天地外耶?”曰:“吾身固不在天地外,但觉得天地自天地,吾身自吾身,未浑成一个也。”曰:“子身与..........:“知之本体,虽是明白,然常苦于随知随蔽。”罗子曰:“若要做孔、孟门中人品,先要晓得孔、孟之言,与今时诸说所论的道理,所论的工夫,却另是一样。如今时诸说,说到志气的确要去为善,而一切私欲不能蔽之。汝独不思,汝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明儒学案·甘泉学案·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视听之聪明,气之粹,而性之正者也。以视听为非性,则形色天性非矣。”

  思从意起则滞,思从心体则通。

  万物不能碍天之大,万事不能碍心之虚。

  人处大运中,吉凶悔吝,无一息暂停。圣人只随地去看道理,亦无停息。所行有滞碍处,必思有以通之,其智益明。

  若要拨开头上路,先须推倒面前墙。面前何墙?墙在吾心耳。心不蔽,则家国天下皆在吾格致中矣。故物格意诚,而心广体胖。

  朱子谓:“儒以理为不生不..........

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主政唐一菴先生枢

..........见之知上打发,将平昔与友朋深考力辨的放在一边。如此学问,虽万千也无用。

  道理平平妥妥,可知可行,至简至易,中庸其至矣乎。只是日用常行中而庸者,便为极至道理,人却不肯知不肯行,看做天来大海样深的。殊不知这个天则昭然自在,乃因骄性起便飞扬而上,..........定视听言动持行为魄。魂属阳,魄属阴,孤阴易敝,有阳魂以载阴魄,然后能胜于用。常人只是魄来载魂,非魂之载魄也。

  道理难以名状,不得已而强名曰太极,然而未尝言理为太极也,亦未尝言道为太极也。则所谓太极者果何物哉?即两仪四象、男女事物之类之谓..........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下·中丞李谷平先生中

..........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会得此意,则必终日乾乾,学惟为己而已,何处着得丝发为人之意哉?

  袁燮曰:“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可谓得象山之意矣。

  此心平平时,可以默观道理

  或曰:“理统於一心,散於万事。”此非真见,论其极,只是理无外。为学要以心为本,涵养须用敬,所以养此心也;进学在致知,所以明此心也。

  凡看经传,皆以明此心为务,观一物,处一事,皆有以验此心之..........

呻吟语·卷五·书集·治道

..........寻故事,循弊规,只用积年书手也得。

  兴利无太急,要左视右盼;革弊无太骤,要长虑却顾。

  苟可以柔道理,不必悻直也;苟可以无为理,不必多事也。

  经济之士,一居言官便一建白,此是上等人,去缄默保位者远,只是治不古..........若姑息宽缓,煦煦沾沾,便是妇人之仁,一些事济不得。

  为政以徇私、弭谤、违道、干誉为第一耻,为人上者自有应行道理,合则行,不合则去。若委曲迁就,计利虑害,不如奉身而退。孟子谓枉尺直寻,不可推起来。虽枉一寸,直千尺,恐亦未可也。或曰:..........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