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50页

宋史·志·卷一百一十五

..........兼侍读。乾道七年,宝文待制胡铨除提举佑神观兼侍讲。是日,以宰执进呈,虞允文奏曰:"胡铨早岁士节甚高,不宜令其遽去朝廷。"帝曰:"铨固非他人比,且除在京宫观,留侍经筵。"故有是命。

  崇政殿说书 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侍读,其秩卑资浅而可备讲说者则为说书。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祗候。初,侍讲学士孙奭年老乞外,因荐昌..........

国语·晋语·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

太平御览·学部·卷十

..........,常防共原也。

  又曰:孔子晚善《易》,韦编三绝,铁擿三折,漆书三灭也。

  又曰:董仲舒下帷读书,三年不窥园圃。

  《汉书》曰:刘向专精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

  又曰:扬雄自有大度,..........,义之源;《太玄》,理之门,能明此者,即吾师也。"

  王隐《晋书·处士传》曰:王褒字伟元,北海人也。读书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反覆,流涕占胸也。

  沈约《齐纪》曰:顾欢字玄平。少丧父,事母..........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者也。犹之一家之中,未能家长晏而子弟能早者也。

  沅弟在景德镇,办事甚为称靠,可爱之至!惟据称悍贼甚多,一时恐难克复,官兵有劲旅万余,决可无疑。季弟湖北,己来一信,胡咏帅待之甚厚,家中尽放心。家中读书事,弟宜常常留心,如甲五科三等,皆须读书,不失在家子弟风范,不可太疏忽也,(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事,金陵之贼,亦无粮尽确耗。杭州之贼目陈炳文,闻有投诚之信,克复当在目前。天气阴雨作寒,景象亦不甚匪。吾在兵间日久,实愿早灭此寇,仰斯民稍留孓遗而睹此消息,竟未知何日息兵也?

  纪泽兄弟及王甥罗婿读书,均属有恒。家中诸侄,近日勤奋否?弟之勤,为诸兄弟之最,俭字工夫。日来稍有长进否?诸侄不知俭约者,常常训责之否(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五

..........。何秋涛撰。

  《群经平议》三十五卷,《茶香室经说》十五卷,《诂经精舍自课文》二卷,《经课续编》八卷,《群经賸义》一卷,《达斋丛说》一卷。俞樾撰。

  《开有益斋经说》五卷。朱绪曾撰。

  《读书偶志》十一卷。邹汉勋撰。

  《贵阳经说》一卷,《经说残稿》一卷。刘书年撰。

  《巢经巢经说》一卷,《郑学录》三卷。郑珍撰。

  《儆居经说》四卷。黄式三撰。

  《愚一录》十二卷。郑献甫撰..........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撰。

  《致知格物解》二卷,《论性书》二卷,《约言录》二卷,《希贤录》十卷。魏裔介撰。

  《知言录》一卷,《儒宗录》一卷,《庸言》一卷。魏象枢撰。

  《郝雪海笔记》三卷。郝浴撰。

  《读书质疑》二卷,《欲从录》十卷。王錟撰。

  《臆言》四卷。朱显祖撰。

  《儒宗理要》二十九卷。张能鳞撰。

  《理学辨》一卷。王庭撰。

  《常语笔存》一卷。汤斌撰。

  《理学要旨》不分卷..........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著有四书择粹十二卷,孝经考异选註二卷,救荒备览四卷,荷经堂古文诗稿四卷。

  劳史,字麟书,馀姚人。世为农。少就傅读书,长躬耕养父母,夜则披卷庄诵。读朱子小学、中庸序,慨然发愤,以道自任,举动必依於礼。继读朱子近思录,立起设香案,北面稽首曰:..........  超然性静,家居杜门卻扫。久之,巡抚徐嗣曾请主鼇峰书院,倡明正学。闽之学者,以安溪李光地、宁化雷鋐为最。超然辈行稍后,而读书有识,不为俗学所牵,则后先一揆也。居丧时,考士丧礼、荀子及宋司马光、程子、朱子说,并采近代诸儒言论,以正闽俗丧葬之失,著丧..........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八

.....

  金榜,字辅之,歙县人。乾隆二十九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三十七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散馆后,养疴读书不复出,卒於家。师事江永,友戴震,著礼笺十卷,刺取其大者数十事为三卷,寄朱珪,珪序之,以为词精义核。榜治礼最尊康成,然博稽而精..........,并所藏经籍金石俱尽,遂挹郁而殁,年七十。他著有韩诗外传勘误,攀古小庐文。

  江声,字叔沄,元和人。七岁就傅读书,问读书何为,师以取科第为言,声求所以进於是者。年二十九,遭父疾,晨夕侍卫褥,不解衣带,至自涤秾窬,视秽以验疾进退。及居忧,..........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儒而不讲义理,亦非也。”著汉儒通义七卷。晚年寻求大义及经学源流正变得失所在而论赞之,外及九流诸子、两汉以后学术,为东塾读书记二十一卷。

  其教人不自立说,尝取顾炎武论学之语而申之,谓:“博学於文,当先习一艺。韩诗外传曰‘好一则博’..........,用汉儒“读为”、“读曰”之例者居半,发明故训,是正文字,至为精审。因著群经平议,以附述闻之后。其诸子平议,则仿王氏读书杂志而作,校误文,明古义,所得视群经为多。又取九经、诸子举例八十有八,每一条各举数事以见例,使读者习知其例,有所据..........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