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0页

容斋随笔·卷三·三传记事

..........里,过宋、郑、滕、薛,敻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予谓秦之事,《穀梁》纡余有味,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

陈书·列传·卷二十八

..........作,曰:“臣以绍 泰元年,忝中书侍郎,掌国史,于今四载。臣本庸贱,谬蒙盼识,思报恩奖,不敢 废官。皇历惟新,驱驭轩、昊,记言记事,未易其人,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 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或清文赡笔, 或强识稽古..........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 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其序曰:

  记事之史,其流不一,编年之作,无若《春秋》,则鲁史之书,非帝皇之籍也。 案三皇之简为《三坟》,五帝之策为《五典》,此典义所由生..........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六

..........经画事件》一卷

  田况《皇祐会计录》六卷

  陈次公《安南议》十篇

  宋咸《朝制要览》十五卷

  李上交《近事会元》五卷

  范镇《国朝事始》一卷

  又《东斋记事》十二卷

  《太平盛典》三十六卷

  《国朝宝训》二十卷

  《庆历会计录》二卷

  《经费节要》八卷

  (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君臣政要》四十卷

  陈..........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七

..........》二卷

  《吴越备史》十五卷(吴越钱俨托名范坰、林禹撰)

  钱俨《备史遗事》五卷

  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一卷

  董淳《后蜀孟氏记事》三卷

  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

  路振《九国志》五十一卷

  又《楚书》五卷

  郑文宝《南唐近事集》一卷

  又《江表志》二卷

  陈彭年《江南别录》四卷

  龙衮《江南野史》..........

明史·志·卷七十三

..........六卷

  汤桂祯《战国纪年》四十六卷

  严衍《资治通鉴补》二百七十卷

  (已上通史。)

  ──右正史类一百十部,一万二百三十二卷

  刘辰《国初事迹》一卷

  俞本《记事录》二卷

  王祎《造邦勋贤略》一卷

  刘基《礼贤录》一卷,《翊运录》二卷

  杨仪《垄起杂事》一卷(纪张士诚、韩林儿、徐寿辉事)

  杨学可《明氏实录》一卷(明玉珍事。)

.....

书目答问·卷二·史部

..........域志》四卷,《十六国疆域志》十六卷。(洪亮吉。卷施阁集本。)

  《补晋兵志》一卷。(钱仪吉。《幵石斋记事初稿》本。)

  《补宋书刑法志》一卷,《食货志》一卷。(郝懿行。《郝氏遗书》本。)

  《晋宋..........。《珠尘》本。)

  《枢垣纪略》十六卷。(梁章钜。道光十五年刻本。)

  以上杂史类琐记之属(主记事者入此类。多参议论、罕关政事者入小说。)

  ──右杂史类◎载记第七《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晋常璩..........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六

.....

  《榆林城守记略》一卷。

  《保定城守记略》一卷。

  《扬州城守记略》一卷。戴名世撰。

  《二申野录》八卷。孙之騄撰。

  《逊代阳秋》二十八卷。余美英撰。

  《复社记事》一卷。吴伟业撰。

  《社事始末》一卷。杜登春撰。

  《启祯野乘》十六卷,《二集》八卷。邹漪撰。

  《蜀难叙略》一卷。沈荀蔚撰。

  《金陵野钞》十四卷。顾苓撰。

  《甲申..........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  《西清散记》四卷。史震林撰。

  《板桥杂记》三卷。余怀撰。

  《古笑史》三十四卷。李渔撰。

  宋吴淑《江淮异人录》二卷。

  宋张洎《贾氏谈录》一卷。

  宋范镇《东斋记事》六卷。

  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二卷。

  宋王谠《唐语林》八卷。

  宋朱彧《萍洲可谈》三卷。

  宋曾慥《高斋漫录》一卷。

  宋张知甫《张氏可书》一卷。

  宋陈长方《..........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於是年十有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考三代之制度,详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达春秋微言,张公羊,申何学,遂通诸经。潜心著述,尤肆力於文。溯庄、列,探贾、董,其骈俪则揖颜、庾,诗歌则抗阮、左。记事之体,一取裁於龙门。

  闿运刻苦励学,寒暑无间。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遇有心得,随笔记述。阐明奥义,中多前贤未发之覆。尝曰:“治经:於易,必先知“易”字有数义,不当虚衍卦名;..........

避暑录话·卷上

..........自知仙客之忤,而惧林甫之谗,故因致意尔。不然,帝果将废黜而迫之以扇,不亟引退,犹献赋云云,乃是顾恋不忍去,托祈哀以幸茍容,尚何足为曲江哉?此正君子大节进退,而一言之误,遂使善恶相反,不可不辨。乃知小说记事,茍非耳目所接,安可轻书也。

  祖宗故事,进士廷试第一人及制科一任回必入馆,然须用人荐,且试而后除进士,声律固其习,而制科亦多由进士,故皆试诗赋一篇。唯富郑公以茂材异等起布衣,未尝历进士。既召试,..........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