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8页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十六

..........见余所携炬一束,哂曰:“入此洞须得炬数枚乃可竟。此一炬何济?”余始信此洞之深邃,而恨所携之炬少也。伏莽中石磴隐隐,随之而跻,洞门巨石前横。从石隙入,崖石上大镌“西峰之岩”四字,为宝祐三年1225年李桂高书。其前又有碑记二方,其一不可读,其一为绍定元年1228太守刘继祖重开此岩,而桂林司理参军饶某记而并书者也。其记大约云:桂西灵异之气多钟于山川,故真仙为天下第一,而曰老人者次之,曰玉华、弹子者又次之,而西峰岩则与真仙相颉颃..........

水经注·卷十五

..........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而复传言在此,所未详矣。又悼、敬二王,稽诸史传,复无葬处。今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枝渎东北历制乡,径河南县王城西,历郊鄏陌。杜预《释地》曰:县西有郏鄏陌,谓此也。枝渎又北入谷,盖经始周启,渎久废不修矣。洛水自枝渎又东出关,惠水右注之,世谓之八关水。戴延之《西征记》谓之八..........

镜花缘·第四十八回

  碑记默喻仙机 观图章微明妙旨

  话说唐小山同阴若花渡过小溪,因景致甚佳,正在观玩,忽见迎面清光之中,透出一座红亭,..........,这是苦我所难了!”思忖多时,因走路辛苦,要寻坐处歇息,恰好旁边有一石几,石几面前有条石凳,就在登上坐了。把包袱取下,放在几上,歇息片晌。复又想道:“这个碑记,明明教我流传海内,偏偏笔砚又未带来,这却怎好?也罢,莫若把他读的烂熟,记在心里,也是一样。”于是望著玉碑从头读去。读了几句,甚觉拗口。正在为难,只见若花走了进来..........

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地到处皆是美景,即或耽搁十日,也游不厌的。”于是自去游玩。小山写了一日,到晚同若花就在亭内宿歇。次日正要抄写,只见碑记名姓之下,忽又现出许多事迹,自己名下写著:

  “只因一局之误,致遭七情之磨。”若花名下写著:“虽屈花王之..........,终期藩服之荣。”其余如兰音、婉如诸人,莫不注有事迹。看罢,不觉忖道:“我又不会下棋,这一局之误,从何而来?”因将碑记现出事迹之话,告诉若花。若花道:

  “既有如此奇事,自应一总抄去为是。我还出去游玩,好让阿妹静写。”说罢..........

太平御览·文部·卷五

..........《公羊传》、《礼记》四部,本石塶相连,多崩败。又太学赞碑一所,汉建武中立,时草创未备。永建六年,诏下三府缮治。有魏文《典论》立碑。今四存二败。

  《述征记》曰:下相城西北汉太尉陈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记弟子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人。(其一碑陈登碑文并蔡邕所作。)

  郦善长《水经注》曰: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所谓龙门矣。孟津河口,广十八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碑..........

书目答问·卷二·史部

..........研堂金石跋尾》二十五卷。(钱大昕。潜研堂本。钱师征《金石文字管见录》二卷,未刊。)

  《金石三跋》十卷。(武亿。授经堂本。)

  《铁桥金石跋》四卷。(严可均。《铁桥漫稿》内。)

  《平津读碑记》八卷。(《续记》一卷,《再续》一卷,《三续》二卷。洪颐煊。传经堂本。)

  《古墨斋金石文跋》六卷。(赵绍祖。《续泾川丛书》本。)

  《秦汉瓦当文字》一卷。(程敦。乾隆丁未刻本。)

  《吉..........

庐山记·卷二·叙山南篇

..........有三。余始游庐山。问山中塔庙兴废及水石之名。无能为予言者。虽言之。往往袭谬失实。因取九江图经前人杂录。稽诸本史。或亲至其处。考验铭志。参订耆老。作庐山记。

  其湮泐芜没不可复知者则阙疑焉。凡唐以前碑记因其有岁月甲子爵里之祥故并录之。庶或有补史氏云。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六

..........东游丛录》四卷。吴汝纶撰。

  《使俄罗斯行程录》一卷。张鹏翮撰。

  《绥服纪略》一卷。松筠撰。

  《俄罗斯国纪要》一卷。林则徐撰。

  《俄游汇编》十二卷。缪祐孙撰。

  《俄罗斯疆界碑记》一卷。徐元文撰。

  《吉林勘界记》一卷。吴大澂撰。

  《中俄交界图》不分卷。洪钧撰。

  《西北边界俄文译汉图例言》一卷,《帕米尔图说》一卷。许景澄撰。

  《东三省韩俄交界表》一卷。聂..........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七十三

..........咎於师之不练、器之不利,犹非探本之论。频年以来,盈廷习泄沓之风,宫中务游观之乐,直臣摈弃,贿赂公行,安有战胜之望?此后偿金既巨,民力益疲,恐大乱之不在外患而在内忧矣。”明年,卒。著有写礼庼文集、诗集、读碑记、古书经眼录各一卷,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

  叶昌炽,字鞠裳,元和人。光绪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至侍讲,督甘肃学政,边地朴陋,昌炽校阅尽职。以裁缺归,著书终老。国变后五年,卒。著有藏书纪..........

日知录·卷二十二

..........。东阿县城次乡中、储阳县湘亭南皆有尧冢。”

  《临汾县志》曰:“尧陵在城东七十里,俗谓之神林。高一百五十尺,广二百徐步,旁皆山石,惟此地为平土,深丈馀,其庙正殿三间,庞十间,山後有河一道,有金泰和二年碑记。窃考舜涉方乃死,其後在九疑。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其陵在会稽。惟尧之巡狩不见经传,而此其国都之地,则此陵为尧陵无疑也。”按志所论,似为近理;但自汉以来,皆云尧葬济阴成阳,未敢以往人之言为信。

.........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