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2 / 31页

北史·列传·卷七十七

..........”未几,丞相夫人薨。后又著白绢帽,左右复问之。云:“汝不著,王 亦著也。”寻而丞相第二兒武邑公薨。其事验多如此也。俄而疾死。

  由吾道荣,琅琊沐阳人也。少为道士,入长白山、太山,又游燕、赵间。闻晋 阳有人大明法术,乃寻之。是人为人家佣力,无名者,久求访始得。其人道家,符 水禁呪、阴阳历数、天文药性,无不通解。以道荣好尚,乃悉授之。岁余,是人谓 荣云:“我本恆岳仙人,有少罪过,为天官所谪。今限满将归,卿宜送吾至汾水..........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也。故为君者,所发必正言,所履必正道,所居必正位,所近必正 人。

  臣又按《春秋》“阍弑吴子余祭”,不书其君。《春秋》讥其疏远贤士,昵近 刑人,有不君之道矣。伏惟陛下思祖宗开国之勤,念《春秋》继故之诫。将明法度 之端,则发正言而履正道;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近正人。远刀锯之贱,亲骨 鲠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外 专陛下之命,内窃陛下之权,威慑朝廷,势倾海内,群臣莫敢..........

警世通言·卷四十

..........令兰公传我,兰公又使我收掌,以待汝等,积有四百余年矣。子今既来,吾当传授于汝。”于是选择吉日,依科设仪,付出铜符铁券、金丹宝鉴,并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腾之术,及诸灵章秘诀,并各样符篆,悉以传诸许君。今净明法、五雷法之类,皆谌母所传也。谌母又谓吴君曰:“君昔者以神方为许君之师。今孝悌王之道,唯许君得传,汝当退而反师之也。”

  真君传道已毕,将欲辞归。心中暗想:“今幸得闻谌母之教,每岁必当谒拜,以尽弟子之礼。..........

华严经·入法界品·二

..........萨云,咸来集其所。
  亿刹微尘数,菩萨功德海,俱从会中起,遍满十方界。
  悉住普贤行,皆游法界海,普现一切刹,等入诸佛会。
  安坐一切刹,听闻一切法;一一国土中,亿劫修诸行。
  菩萨所修行,普明法海行,入于大愿海,住佛境界地。
  了达普贤行,出生诸佛法,具佛功德海,广现神通事。
  身云等尘数,充遍一切刹,普雨甘露法,令众住佛道。”

  尔时,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如来师子频申广大三昧故,从眉间..........

华严经·入法界品·七

..........调伏众生。如是一切,悉使明见。

  尔时,善财见是事已,白言:“圣者!何缘致此清净众会?种何善根获如是报?”

  长者告言:

  “善男子!我念过去,过佛刹微尘数劫,有世界,名:圆满庄严,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彼佛入城,我奏乐音,并烧一丸香而以供养,以此功德回向三处,谓: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故获斯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

华严经·入法界品·十一

..........阎浮金。时,诸众生咸作是言:‘此为是谁?为天?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显现。’种种思惟,无能解了。

  “尔时,普贤菩萨在彼轮王宝宫殿上虚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今汝国中,有佛兴世,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时,圣王女──莲华妙眼,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光明自在,及闻身上诸庄严具所出妙音,心生欢喜,作如是念:‘愿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庄严、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自在。今此大圣,能于众生生死..........

开元释教录·别录·卷三

..........中圣贤传记录第三。

  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五十七帙。

  传记录者。佛圆寂后圣贤弟子之所撰集。虽非三藏正典。然亦助扬玄化。于此之中总为五类。一赞扬佛德。二明法真理。三述僧行轨。四摧邪护法。五外宗异执。赞佛德者。所以赞传释迦谱等也。明法理者。修行者地经经律异相等也。  述僧行者。龙树马鸣法显玄奘等传也。摧邪护法者。辩正弘明。破邪辩惑论等也。外宗异计者。数胜二论是也。以类科分莫过此五。五中所辩通大小..........

齐民要术·卷一

..........苗」,《呂氏春秋》作「莖生」。

  (九一)《鹽鐵論》無此句,也許是佚文。《韓非子》卷三七《難二》篇有此句,作:「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又《管子》卷二一《明法解》篇亦有類此語句:「草茅弗去則害禾穀,盜賊弗誅則傷良民。」《明法解》是韓非後學的作品。

  (九二)「茅」,各本均訛作「芳」,惟吾點校改作「茅」,漸西本從吾校改正,是。

  (九三)金抄無「書」字,他本有,金抄似脫。

  (九..........

艺文类聚·卷五十四·刑法部

..........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於左,秋杀於右,夏长於前,冬藏於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也。

  《申子》曰: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

  又曰:尧之治也,善明法察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而安不安,[《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八二字无。]乐其法也。

  又曰: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

艺舟双楫·卷二·论文二

..........首,更造叙目一首,文采灿然,义例辨晢,虚 怀果力,无异少壮。推此以论,其必举盛业无疑也,欣喜无量,故愿与足下尽言之。夫事增于前,文减于旧,前人新书之例也。尊著既以“略”名,是无取矜博眩奇 矣。然必综镊得失,著明法戒,以伸作者之志。故凡事之无系从违,人之无当兴衰者,举可略也。至于人心所趋,视乎初政。心趋既久,遂成风俗。风俗既成,朝政 虽力矫之,而有所不可。今古一辙,匪唯晋代。然而拨乱反正,端重人事。人事修,天运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