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1页

新唐书·志·卷四十九

.....

  又《立言》十卷

  蔡韶《闳论》二卷

  吕竦《要览》五卷

  周舍《正览》六卷

  刘徽《鲁史欹器图》一卷

  綦毋氏《诫林》三卷

  《颜氏家训》七卷颜之推。

  李穆叔《典言》四卷

  王滂《百里昌言》二卷

  《崔子至言》六卷崔灵童。

  卢辩《坟典》三十卷

  王劭《读书记》三十二卷

  王..........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六

..........

  《使高丽事纂》二卷

  《平燕录》一卷

  《三苏言行》五卷

  (并不知作者)

  赵世卿《安南边说》五卷

  洪适《宋登科记》二十一卷

  董正工《续家训》八卷

  洪迈《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俞观能《孝悌类鉴》七卷

  冯忠嘉《海道记》一卷

  《淮西记》一卷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卷

  又《三朝名臣言行..........

明史·志·卷七十二

..........》十二卷

  杨荣《训子编》一卷

  曹端《家规辑略》一卷

  杨廉《家规》一卷

  何瑭《家训》一卷

  程敏政《贻范录》三十卷

  周思兼《家训》一卷

  孙植《家训》一卷

  吴性《宗约》一卷,《家训》一卷

  杨继盛《家训》一卷

  王祖嫡《家庭庸言》二卷

  (已上小学。)

  《女诫》一卷(洪武中命儒臣编。)

  高..........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台拱撰。

  《淮南子正误》十二卷。陈昌齐撰。

  《淮南子校勘记》一卷。汪文台撰。

  《淮南许注异同诂》六卷,《补遗》一卷。陶方琦撰。

  《淮南天文训存疑》一卷。罗士琳撰。

  《颜氏家训补注》七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赵曦明撰。

  《息斋藏书》十二卷。裴希度撰。

  《激书》二卷。贺贻孙撰。

  《衡书》三卷。唐大陶撰。

  《格物问答》三卷,《螺峰说录》一卷,《圣..........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七

..........帝王、名臣、贤士与凡民之志业,莫不兼综条贯,原本道德,切近人情,酌古而宜今,为有体有用之学。凡二十馀万言,皆根柢於诸经,博稽於诸史,旁罗百家,而折衷於周、程、张、朱之说。承诺自拟其书於徐幹中论、颜之推家训,然其精粹奥衍,非二书所及也。二十六年六月,卒,年七十五。所著有读书说六卷,文体类淮南、抱朴,麟杂细碎,随事观理而体察之,殆绎志取材之馀,与是书相表里。

  曹本荣,字欣木,黄冈人。顺治六年进士,改..........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八

..........文统释六十卷,其例十:一曰疏证以佐古义,凡经典古义与许合者在所必收。二曰音切以复古音,以徐铉、徐锴等不知古音,往往误读,又许君言读若某者,即有某音,今并补正;又说文本有旧音,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颜氏家训引之。唐以前传注家多称说文音某,今并采附本字之下。三曰考异以复古本,凡古本暨古书所引有异同者,悉取以折中。四曰辨俗以正譌字,凡经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补、新附字,皆辨证详明,别为一卷附后。五曰通义以明互..........

困学纪闻·卷二·书

..........之言“《皇矣》之《雅》”,闵马父之言“商《那》之《颂》”,左史倚相之言“《懿》戒”,观射父之言“重、黎”,白公子张之言“《说命》”,其有功于经学,在汉儒训故之先。盖自迟任、史佚以来,统绪相承,气脉未尝绝也。

  《颜氏家训》云:《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今仅见于唐元行冲《释疑》。王粲曰:“世称伊、雒以东,淮、汉以北,康成一人而已。咸言先儒多阙,郑氏道备,粲窃嗟怪,因求所学,得《尚书注》。退思其意,意皆尽矣,所疑犹未谕..........

困学纪闻·卷六·春秋

..........大夫有石恶。君臣同名,《春秋》不非。”《理道要诀》云:“自古至商,子孙不讳祖父之名,周制方讳。”夷狄皆无讳。汉宣帝诏曰:“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其更讳询。”则生而称讳矣。《博议》谓:名子者当为孙地。出《颜氏家训》。

  《河图》曰:“昆山出五色流水,其白水入中国,名为河。”故晋文公投璧于河,曰:“有如白水。”

  狐偃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荀彧以此劝曹操迎献帝。彧之言曰:“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岂诚于为义者?..........

艺舟双楫·卷四·论文四

..........,以学者不道秦事为耳食,盖深感世变,而诡词以寄痛。”则君盖深有获于古训者,非苟矜淹洽也,固将有以用之。乃觅举 至年四十一,始通籍,居词馆数年,即膺察典,当外擢方面,遽引疾去。夫岂恝于世事哉。继读君《跋颜氏家训》曰:“交道缔结,常为祸福所倚伏。文人志士,于 幕府权门,贵判迹于首途,避薰炙于始灼。”然则君之决退,其亦有所不得已于中者也。君既归里,无所用,则相与率乡人举义仓,条约甚设,迄今几百年,踵其法 而扩之,以故邑..........

潜夫论·卷一·赞学

..........就师矣〔一五〕。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一六〕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一七〕,而况于凡人乎〔一八〕?

  〔一〕○铎按:诸子多勉人为学。尸子、荀子、大戴礼记、贾子皆有劝学篇,抱朴子有勖学,颜氏家训有勉学。“赞”与“赞”同。赞,进也(汉书东方朔传、孔光传师古注)。亦劝励、勖勉之意。

  〔二〕孝经:‘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篇云:“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荀子王制篇云:“水火有气而无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