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6 / 50页

新唐书·志·卷三十八

..........亦视五品;驸马都尉,视诸亲。祭祀、册命、朝会,陪位、 袭封者皆以簿书上司封。主簿二人,从七品上。知图谱官一人,脩玉牒官一人,知 宗子表疏官一人,录事二人。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后省。龙朔二年,改宗正寺 曰司宗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属寺。有府五人..........一人督视。

  △诸津

  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天下津济舟梁。灞桥、永济桥, 以勋官散官一人莅之;天津桥、中桥,则以卫士拚扫。凡舟渠之备,皆先儗其半, 袽塞、竹,所在供焉。唐改津尉曰令,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金史·志·卷三十八

..........正九品。判官,从九品。掌拘收退朴等物及出给之事。(攒典、库子,同前。)

  中都木场。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判官一员,皆正九品。掌拘收材木诸物及出给之事。(司吏一人,库子四人,花料一人,木匠一人。)

  中都买物司。使一员,从八品..........使一员,正九品。掌织造常课匹段之事。

  规措京兆府、耀州、三白渠公事。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溉民田。点检渠堰官一员,掌点检启闭泾阳等县渠堰。(司吏三人。)

  漕运司。提举一员,正五品。景州刺史兼领。掌河仓漕运之事。同提举..........

元史·志·卷三十四

..........,辽阳二人,征东一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湖广一十八人,江浙二十八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南七人。

  乡试、会试,许将《礼部韵略》外,余并不许怀挟文字。差搜检怀挟官一员,每举人一名差军一名看守,无军人处,差巡军。

  提点擗掠试院,差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席舍,务令隔远,仍自试官入院后,常川妨职,监押外门。

  乡试、会试,弥封、誊录、对读官下吏人,于各衙门从便差设。

  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文..........

元史·志·卷三十七

..........南迁用。”

  凡官员致仕:至元二十八年,省议:“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应致仕。今到选官员,多有年已七十或七十之上者,合令依例致仕。”大德七年,省臣言:“内外官员年至七十者,三品以下,于应授品级,加散官一等,令致仕。”十年,省臣言:“官员年老不堪仕宦者,于应得资品,加散官、遥授职事,令致仕。”皇庆二年,省臣言:“蒙古、色目官员所授散官,卑于职事,拟三品以下官员,职事、散官俱升一等,令致仕。”

  凡封赠之制:..........

元史·志·卷四十二

..........提举各一员,掌事产户口钱粮造作等事。至元二十七年立,至治二年罢。

  织染局,局使、副使、局副各一员,相副官一员。

  桑落娥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封郭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官各一员,典史一人,司吏一人。

  大都,归德,鄂汉。

  以上三所,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相副官一员,大都增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织染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

元史·志·卷五十

..........恐私盐来往,侵碍国课。本司既与济南路讲究便益,宜准所言。”中书省令户部复议之,本部言:“河间运司定设奏差一十二名,巡盐官一十六名,山东运司设奏差二十四名,今既比例添设巡盐官外,据元设奏差内减去一十二名。”具呈中书省,如所拟行之。

.........西止办七万二千六十余锭,郝遂称疾不出,其后讫无定论。

  户部参照至顺二年中书省尝遣兵部郎中井朝散,与陕西行省官一同讲究,以泾州白家河永为定界,听民食用。仍督所在军民官严行禁约,毋致韦红二盐犯境侵课。中书如所拟行之。

  两淮..........

渊海子平·格局

..........三方得地发何难。元无制伏运须见,不怕刑冲多杀攒;若是身衰惟杀旺,定知此命是贫寒。

  时上偏官喜刃冲,身强制伏福丰隆;正官若也来相混,身弱财生主困穷。

  时上偏官一位逢,身强杀浅怕刑冲;假如月上又重见,辛苦徒劳百事空。

  时上偏官一位强,日辰自旺贵非常;有财有印多财禄,列定天生坐栋梁。

  内十八格《正官格》

  月上有官星者是也,时上兼有财星者,真贵人也。

  怕冲,忌见伤官七杀,大运亦..........

清史稿·志·卷八十三

..........文一篇。七年,定会试首场试清字四书文,孝经、性理论各一篇。二场试翻译。凡满洲、汉军满、汉字贡、监生员、笔帖式,皆与乡试。文举人及武职能翻译者,准与会试。先试骑射如例。蒙古翻译科,雍正九年,诏试蒙古主考官一,同考倍之。初令乡、会试题,俱以蒙字译清字四书、章奏各一道。乾隆元年,改译清文性理小学,与满洲翻译同场试,别为一榜。时应清文乡试者,率五六百人额中三十三名,应蒙文乡试者,率五六十人额中六名。原定翻译乡..........

清史稿·志·卷一百零八

..........文一篇。七年,定会试首场试清字四书文,孝经、性理论各一篇。二场试翻译。凡满洲、汉军满、汉字贡、监生员、笔帖式,皆与乡试。文举人及武职能翻译者,准与会试。先试骑射如例。蒙古翻译科,雍正九年,诏试蒙古主考官一,同考倍之。初令乡、会试题,俱以蒙字译清字四书、章奏各一道。乾隆元年,改译清文性理小学,与满洲翻译同场试,别为一榜。时应清文乡试者,率五六百人额中三十三名,应蒙文乡试者,率五六十人额中六名。原定翻译乡..........

清史稿·列传·卷三百十三

..........年三月,遣倧次子淏归国。十一月,世子澂卒,封倧次子淏为世子。三年十月,免贡米。六年正月,以朝鲜年觐,原定阁臣、尚书各一员,书状官一员代之,此后或阁臣、尚书一员代觐,书状官仍旧。

  六月,李倧薨。八月,遣礼臣启心郎渥赫等往谕祭,赐谥庄穆。又遣户部启..........敷居住,听来使随时赁住民居。臣以贡使人数众多,若听其赁住村庄,恐多滋扰。应请嗣后贡使到关验入后,务令合队行走,照旧例每站设官一员,兵役二十人护送。令地方官先期代备旅舍,以资栖息,昼则护行,夜则巡逻。或贡使人役需置食物,护行官检其出入人数兵役随往,如内..........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