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3页

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十六

..........数,思明叹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是我希一己之荣,遗百世之害也。”

  以梁曾为先朝旧臣,特起昭文馆大学士。曾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与诸老议之。

  前翰林学士承旨姚燧卒,谥曰文。

  燧少学于许衡,其为文宗韩愈。衡赏其辞,且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之。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

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二十

..........  巩昌路伏羌县大雨,山崩。

  五月,辛酉,高丽国王王璋卒。

  璋之留京师也,构万卷堂于其邸,招致阎复、姚燧、赵孟頫、虞集等与之游处,以考究自娱。时有鲜卑僧上言,帝师帕克斯巴,制蒙古字以利国家,宜令天下立祠比孔子,有诏公卿耆老会议。..........祀之自应古典,何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师,其得通祀,以德不以功,后世恐有异论。”言虽不纳,闻者韪之。科举之设,璋尝以姚燧之言白于仁宗,及李孟执政,遂奏行焉,其端实自璋发也。右丞相图噜罢,帝欲以璋为相,璋固辞曰:“臣小国籓宣之寄,犹惧不任..........

元史·列传·卷四十五

..........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乃请征其弟子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吕端善、姚燧、高凝、白栋、苏郁、姚敦、孙安、刘安中十二人为伴读。诏驿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

元史·列传·卷五十一

..........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家贫,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征名儒充史职,以马绍、李谦荐,授将仕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余事,并以付之。之绍援笔立成,并以稿进。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大德二年,闻祖母疾,辞归..........

元史·列传·卷六十一

  姚燧

  姚燧,字端甫,世系见燧伯父枢传。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

元史·列传·卷六十九

.......... 谢端,字敬德,蜀之遂宁人。宋末,蜀士多避兵江陵,因家焉。端幼颖异,五六岁能吟诗,十岁能作赋。弱冠,与尚书宋本同师,明性理,为古文,又同教授江陵城中,以文学齐名,时号“谢宋”。史杠宣慰荆南,数加延礼,荐之姚燧,燧方以文章大名自负,少所许可,以所为文眎端,端一读,即能指擿其用意所在,燧叹奖不已,语人:“后二十年,若谢端者,岂易得哉!”用荐者署校官,不报。科举法行,就试河南行省,中其举,以内艰不会试。延祐五年,乃..........

元史·列传·卷七十

..........出视之,冲天而去。明日,翀至。翀始名思温,字伯和,克翁为易今名字,以梦故。后复从京兆萧渼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渼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者。”于是渼以女妻之。

  大德十一年,用荐者,授襄阳县儒学..........杀。举家皆被害。

  李枿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辟中书掾,非其志也。及考除集..........

书目答问·卷四·集部

.......... 以上金元(聚珍本诸集,如张说、宋庠、宋祁、胡宿、王珪、刘敞、刘攽、张耒、毕仲游、汪藻、曾几、汪应辰、王质、楼钥、仇远、姚燧诸家,皆世无刻本,或传本太略,蒐辑排印者。)

  《宋文宪全集》五十三卷,《卷首》四卷。(明宋濂。严荣刻本。).....。)

  《元明十大家文集》卷。(国朝人编。)

  《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五十三卷。(李祖陶编。元好问、姚燧、吴澂、虞集、宋濂、王守仁、唐顺之、归有光。)

  李选《国朝文录》八十二卷,《续录》六十三卷。(李祖陶编。共八..........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八

..........《小亨集》六卷。

  魏初《青崖集》五卷。

  刘将孙《养吾斋集》三十二卷。

  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八卷。

  滕安上《东庵集》四卷。

  程端礼《畏斋集》六卷。

  姚燧《牧庵文集》三十六卷。

  陈宜甫《陈秋岩诗集》二卷。

  王旭《兰轩集》十六卷。

  张之翰《西岩集》二十卷。

  刘敏中《中庵集》二十卷。

  王结《王文忠集》六卷。

.....

池北偶谈·卷八·谈献四

..........者,一字为文,一字为质。”世言欧阳永叔卒,将谥文,常秩时为太常博士,议当谥文忠。或谓必留此以待介甫,已而果然。然唐宋以来,谥文者,独韩退之、朱元晦为不愧。他如白居易、李翱、陆希声、权德舆、杨亿、王安石、姚燧、欧阳玄辈,皆谥文,亦未尽允也。独孤及云:“二字不必为褒,一字不必为贬。果在字数,则是尧、舜、禹、汤、文、武,不如威烈、慎靓王也;齐桓、晋文不如赵武灵、秦庄襄、楚考烈也。”唐人论如此,则谓文必优于文忠,亦..........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