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二

..........谓颐欲以故旧倾大臣,以意气役台谏,其言皆诬罔非实。若复召颐劝讲,必有补圣明。”又言王存、苏轼、赵彦若、郑雍、孔武仲、吕希哲、吕大临、吴师仁等皆可用。希哲,公著之子;大临,大防之弟也。

  时祖禹屡请知梓州,宰执拟从其请,太皇太后..........是见近忘远,以河为戏也。请俟涨水伏槽,观大河全盛之势,以治东流、北流。”于是诏罢软堰。

  是月,以崇政殿说书吕希哲为右司谏,希哲固辞。苏轼戏谓希哲曰:“法筵龙象,当观第一义。”希哲笑而不应,退,谓范祖禹曰:“若辞不获命,必以杨畏为..........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三

..........,以听用小人为刻骨之戒,守元祐之政,当坚如金石,重如山岳,使中外一心,归于至正,则天下幸甚!”

  吕希哲言:“君子小人用心不同,有昔时自以过恶招致公论,坐法沈废者,朝思夜度,唯望乘国家变故、朝廷未宁之时,进为险..........会吕大防以致进用,岂可以侍从职名,寄之方面!所有制词,未敢撰进。”诏钦臣除集贤殿修撰、知和州。

  诏崇政殿说书吕希哲守本官、知怀州,以刘拯言公著父子世济奸邪故也。

  丙戌,诏蔡确追复观文殿学士,赠特进。

  戊子,诏翰林..........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五

..........安置;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梁焘责授雷州别驾,化州安置;范纯仁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刘奉世、韩维、王觌、韩川、孙升、吕陶、范纯礼、赵君锡、马默、顾临、范纯粹、孔武仲、王汾、王钦臣、张耒、吕希哲、吕希纯、吕希绩、姚勔、吴安诗、晁补之、贾易、程颐、钱勰、杨畏、硃光庭、孙觉、赵昪、李之纯、杜纯、李周等三十一人,或贬官夺恩,或居住安置,轻重有差。其彬州编管秦观,移送横州。”大防等责词,皆叶涛所草也。..........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七

..........夫梁焘,朝奉郎王岩叟、苏轼,各从裁减,追复一官,其元追复官告并缴纳。王存、郑雍、傅尧俞、赵瞻、赵禼、孙升、孔文仲、硃光庭、秦观、张茂则、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粹、吴安诗、范纯礼、陈次升、韩川、张耒、吕希哲、刘唐老、欧阳棐、孔平仲、毕仲游、徐常、黄庭坚、晁补之、韩跂、王巩、刘当时、常安民、王隐、张保、汪衍、余爽、汤戫、郑侠、常立、程颐、张巽等四十人,行遣轻重有差。唯孙固为神考潜邸人,已复职名及赠官,免追..........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八

..........祐皇后之号,复居瑶华宫。

  丙子,臣僚上言:“元祐党人,朝廷近已施行。所有元符之末,共成党与,变更法度复为元祐者,伏望详酌施行。”于是诏周常、龚原、刘奉世、吕希纯、王觌、王古、谢文瓘、陈师锡、欧阳棐、吕希哲、刘唐老、晁补之、黄庭坚、黄隐、毕仲游、常安民、孔平仲、王巩、张保源、陈郛、硃光裔、苏嘉、余卞、郑侠、胡田并罢祠禄,各于外州军居住,仍依陈乞宫观新格,不得同在一州。

  戊寅,以资政殿学士蔡卞知枢密..........

宋史·志·卷一百五十六

..........

  蔡京《党人记》一卷

  吴栻《鸡林记》二十卷

  王云《鸡林志》三十卷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程俱撰)

  罗诱(一作"罗绮")《宜春传信录》三卷

  吕希哲《吕氏家塾广记》一卷

  《安焘行状》一卷(荣辑撰)

  马永易《寿春杂志》一卷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二卷

  何述《温陵张贤母传》一卷

  洪兴祖《韩子年谱》一..........

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五

..........落修撰,除名徙建昌,编管循州,皆以论京、卞故。政和中,用赦恩复旧职。卒,年七十六。

  次升三居言责,建议不苟合,刘安世称其有功于元祐人,谓能遏吕升卿之行也。它所言曾肇、王觌、张庭坚、贾易、李昭玘、吕希哲、范纯礼、苏轼等,公议或不谓然。

  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人。熙宁中,游太学,有俊声。神宗知其材,及廷试,奏名在甲乙间,帝偶阅其文,屡读屡叹赏,顾侍臣曰:"此必陈师锡也。"启封果然,擢为第三。调昭..........

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六

.......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瑗得其文,大惊异之,即延见,处以学职。吕希哲首以师礼事颐。

  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文裕黄泰泉先生佐

..........不系於人。”又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盖《大学》言致知,系於人之问学者也,孟子言良知必兼良能,本於天命之德性者也。惟宋吕希哲氏,独以致知为致良知,而废良能,则是释氏以心之觉悟为性矣。《圆觉经》以事理为二障,必除而空之,则理不具於心,心不见於事,..........后为学,问必听受师友,然后为问。驾言浮谈,但曰“学苟知本,则《六经》皆我註脚”,则自索之觉悟,正执事所谓野狐禅耳。吕希哲解《大学》曰:“致知,致良知也;物格,则知自至。尧、舜与人同者,忽然自见。”又作诗,癖元凯而俳相如,以庄周所言颜子心..........

清史稿·志·卷一百四十七

..........卷。孙德祖撰。

  《多暇录》二卷。程庭鹭撰。

  《鸡泽脞录》一卷,《迎霭笔记》二卷。程鸣诏撰。

  《天壤阁杂记》一卷。王懿荣撰。

  《养和轩随笔》一卷。陈作霖撰。

  宋吕希哲《吕氏杂记》二卷。

  宋宇文绍奕《石林燕语考异》十卷。

  宋吴箕《常谈》一卷。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五卷。

  《续笔记》一卷。

  宋郑至道《琴堂谕俗编》二卷。

.........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