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1页

魏书·志·卷六

.....

  口五万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沟、垣城。

  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属济南,后属。有唐城、阳城。

  山荏二汉、晋属泰山,后属。有咸山、祗山、格马山。

  卢前汉属太山,后汉、晋属齐北,后属。有卢城、平阴城、孝子堂。

  郑州天平初置颍州,治长社城。武定七年改治颍阴城。

  领郡三

  县九

  户六万二千一百七十三

  口二十七万四千二百四十..........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 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 也。”

  开元中,说为集贤大学士十余年。常与学士徐坚论近代文士,悲其凋丧。坚曰: “李赵公、崔文..........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六

..........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 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炯,华阴人。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已释奠,表豪俊充崇文馆 学士,中书侍郎薛元超荐炯及郑祖玄、邓玄挺、崔融等,诏可。迁詹事司直。俄坐 从父弟神让与徐敬业乱,出为梓州..........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不聪。曰:卿自难识,若是曹、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出《国史纂异》。据谈氏初印本附录)

  盈川令  

  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以神童举。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尝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以为然。拜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则天初,坐事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授盈川令。炯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杀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牓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唐衢..........

唐才子传·卷一

..........,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卢照邻

  照邻,字昇之,范阳人。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居..........

太平御览·文部·卷十五

..........邻、东阳骆宾王皆以文词知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其后崔融、李峤、张说皆为一时宗匠,崔、李尝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言不信矣。"张说谓人曰:"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於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则信然,愧在卢前为误矣。"

  李华善属文,与兰陵萧颖士友善。华举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馀言,颖士见而赏之,曰:..........

明季南略·卷九·南都甲乙纪(续)

..........卫人。得功两目赤,临阵大声呼疾,故众号为“马叫唤”。得功字小山,辽东广宁人。

  附记:五月初一日,有书联于东、西长安门柱云:‘福人沉醉未醒,全凭马上胡诌;幕府凯歌已休,犹听阮中曲变’。又云:‘福建告终,只看卢前、马后;崇基尽毁,何劳东捷、西沾。先是,三月下旬夜半,书马士英堂中云;‘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求其人不得。“福人”,指宏光;本福王也。阮大铖喜作歌曲,时为兵部报捷,故“幕府”云云。“卢”,..........

大唐新语·卷十八·文章

.......... 华阴杨炯与绛州王勃、范阳卢照邻、东阳骆宾王,皆以文词知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炯与照邻则可全,而盈川之言为不信矣。张说谓人曰:“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则信然,愧在卢前则为误矣。”

  苏味道使岭南,闻崔马二侍御入省,因寄诗曰:“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皎林怀柏悦,新幄阻兰孙。冠去神羊影,车连瑞雉群。独怜南斗外,空仰列星..........

林公案·第五十一回

..........中间隔开海面一千数百丈,两边炮火均难得力,只可作为了望之用。惟南山、镇远、横档等三处炮台,形如品字,中隔水面,只有三百多丈,炮大可期得力。所惜南山炮台地势过高,炮子容易冒过船顶,墙垛亦嫌单薄,当时即同卢前督会折奏准,将各炮台重行修建合用,添置七八千斤大炮,分别安配,并于横档背面山麓,及对面芦湾山脚,续添永安、筑固两炮台,安炮三四十门不等,这是此间炮台的沿革。”林公问道:“现在新添设的,又在哪里?可曾竣工否..........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