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3页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十

..........口实。时枢密使张昪请老,朝议以抃当次补,必不胜任;殿中侍御史韩缜因进见,极言抃不材,虽无显过,乞置诸散地,监察御史里行傅尧俞亦以为言。抃遂称疾求免,许之。

  以枢密副使、礼部侍郎赵概为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吴奎为右谏议大夫..........使,复为驸马都尉。

  十二月,皇城司逻卒吴清等密奏富人张文政尝杀人,有司鞫问无状,愿得清诘所从,而主者不遣。御史傅尧俞言:“陛下惜清,恐自是不复闻外事矣。不若付之有司,辨其是非而赏罚之,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广视听也。”谏官司马光等亦极..........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十四

.....  三月,丁巳,赐群臣御筵于诸园苑。

  己未,彗星晨见于壁,长七尺许。

  辛酉,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傅尧俞、侍御史赵鼎、赵瞻自使辽归,以尝与吕诲言濮王事,家居待罪。而尧俞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稽首帝前曰:“臣初建言在诲前,..........览诲等前疏,亦去‘生育之恩,礼宜追厚,俟祥禫既毕,然后讲求典礼,褒崇本亲。’今乃反以称亲为非,前后之言,自相抵牾。傅尧俞等不顾义礼,更相倡和,既挠权而示众,复归过以取名。朕姑务含容,止命各以本官补外,尚虑搢绅士民,不详本末,但惑传闻,..........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十七

..........奉人主私用,乃可谓兴利之臣。今抑兼并,振贫弱,置官理财,非以佐私欲,安可谓兴利之臣乎?”曾公亮、陈升之皆言坊郭不当俵钱,与安石论难,久之而罢。帝终始以琦说为疑,安石遂称疾不出。

  丙寅,以兵部员外郎傅尧俞同判流内铨。尧俞始除丧,至京师,王安石数召之。既见,语及新法,安石谓尧俞曰:“方今纷纷,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还君。”尧俞曰:“新法世不以为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欺人,敢以实告。”安石不悦,遂有此..........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

..........辜任使,更不敢诣台供职,伏俟谴斥。”

  甲戌,辽出钱粟赈南京贫民,仍复其租赋。

  丙子,诏:“苏轼所撰策题,即无讥讽祖宗之意,然自来官司试人,亦无将祖宗治体评议者。盖一时失于检会,札付学士院知。令傅尧俞、王岩叟、硃光庭速依旧供职。”盖从吕公著议也。

  辛巳,诏苏辙、刘分攵编次神宗御制。

  二月,丙戌,辽发粟赈中京饥。

  丁亥,遣左司谏硃光庭乘传诣河北路,与监司一员遍视灾荒,措置赈济。

.........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一

..........王延禧生子,大赦,妃之族属进爵有差。

  癸未,以门下侍郎孙固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刘挚为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傅尧俞为中书侍郎。先是梁焘、刘安世入对延和殿,太皇太后令具可用臣僚姓名以进,焘、安世乃以尧俞及苏颂荐,至是尧俞遂大用。.....  固宅心诚粹,不喜娇亢,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一节之士,不足学也。”又曰:“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傅尧俞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惇德,盖所谓不言而信者。”世以为笃论。

  癸丑,诏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迩英..........

宋史·志·卷一百六十一

.......... 《李常文集》六十卷 又《奏议》二十卷

  《孙觉文集》四十卷 又《奏议》二十卷

  《外集》十卷

  《吕公孺诗集奏议》二十卷

  《熊本文集》三十卷 又《奏议》二十卷

  《傅尧俞奏议》十卷

  《叶康直文集》十卷

  《李承之文集》三十卷 又《奏议》二十卷

  《卢秉文集》十卷 又《奏议》三十卷

  晁补之《鸡肋集》一百卷

  《王庠文集》五十卷

.........

宋史·列传·卷七十五

..........或略行其言,而退与善地;或两全并立,苟从讲解;或置而不问,外示包容。使忠鲠之士,蒙羞难退,皆朝廷所宜深察也。"傅尧俞、王岩叟、梁焘、孙升以事去,屼言:"诸人才能学术,为世推称;忠言嘉谟,见于已试,宜悉召还朝。"所言皆切时.....

  避执政亲嫌,改都官员外郎,出提点京东刑狱。元符中,历鸿胪、太仆少卿。曾布知枢密院,将白为都承旨,蔡卞摭其救傅尧俞事,遂不用。未几卒。

  初,抃庐母墓三年,县榜其里曰"孝弟"。处士孙侔为作《孝子传》。及〈山兀〉执..........

宋史·列传·卷一百

..........quot;司马光退处,固每劝神宗召归;及光为陈州,过郑,固与论天下大事至数十,曰:"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傅尧俞铭其墓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所谓不言而信者也。"世以为确论。绍圣时夺遗泽,元符二年,夺所赠官,列..........文集》二十卷,《西山别录》一卷。四子:孝谌,瀛州录事参军;献诚,唐城令;某,蚤卒;彦诒,太康主簿。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四

..........所争兰州砦地,皆控扼要路,若轻以予之,恐夏人捣虚,熙河数郡,孤立难守。若继请熙河故地,将何辞以拒之?是傅虎以翼,借寇以兵,不惟无益,祗足为患。不如治兵积谷,画地而守,使夏人晓然知朝廷意也。"

  时傅尧俞为中书侍郎,许将为左丞,韩忠彦为同知枢密院。三人者,论事多同异,俱求罢。均言:"大臣之任同国休戚,庙堂之上当务协谐,使中外之人,泯然不知有同异之迹。若悻悻然辨论,不顾事体,何以观视百僚。尧俞等虽有辨论..........

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

..........留受业。熙宁中,王氏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遂绝意进取。巩典五朝史事,得自择其属,朝廷以白衣难之。元祐初,苏轼、傅尧俞、孙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援,又用梁焘荐,为太学博士。言者谓在官尝越境出南京见轼,改教授颍州。又论其进非科第,罢归..........者才十一。世徒喜诵其诗文,至若奥学至行,或莫之闻也。尝铭黄楼,曾子固谓如秦石。

  初,游京师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傅尧俞欲识之,先以问秦观,观曰:"是人非持刺字、俯颜色、伺候乎公卿之门者,殆难至也。"尧俞曰:"非所望也,吾将见之,惧..........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