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 / 2页

明史·志·卷七十三

..........史料》,凡一百卷。)

  邓球《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杂记》二卷

  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

  何栋如《皇明四大法》十二卷

  王禅《国朝史略》四十五卷、《别集》二卷

  于慎行《谷山笔麈》十八卷

  黄汝良《野纪矇搜》十二卷(起洪、永,讫嘉、隆。)

  曹育贤《皇明类考》二十二卷

  邹德泳《圣朝泰交录》八卷

  张萱《西园闻见录》一百六卷

  吴士奇《徵信..........

明史·志·卷七十五

..........房全集》一百三十四卷

  屠隆《由拳集》二十三卷,《白榆集》二十卷,《栖真馆集》三十卷

  《屠本畯诗草》六卷

  冯时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

  沈鲤《亦玉堂稿》十八卷

  《于慎行文集》十二卷、诗二十卷

  《李廷机文集》十八卷

  曾同亨《泉湖山房稿》三十卷

  王圻《鸿洲类稿》十卷

  谢杰《天灵山人集》二十卷

  冯琦《宗伯集》八十一卷

  曾朝..........

明史·列传·卷一百零四

..........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帝怒,俱夺俸,意复变。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久之母卒..........

明史·列传·卷一百零五

  王家屏 陈于陛 沈鲤 于慎行 李廷机 吴道南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以明作进规。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

明史·列传·卷一百零六

..........帝不欲其去,为出内帑钱建醮祈愈。锡爵力辞,疏八上乃允。先累加太子太保,至是命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赐道里费,乘传,行人护归。归七年,东宫建,遣官赐敕存问,赉银币羊酒。

  三十五年,廷推阁臣。帝既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还念锡爵,特加少保,遗官召之。三辞,不允。时言官方厉锋气,锡爵进密揭力诋,中有“上于章奏一概留中,特鄙夷之如禽鸟之音”等语。言官闻之大愤。给事中段然首劾之,其同官胡嘉栋等论不已。锡爵亦自..........

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二

..........粮宜改折,纁曰:“太仓之储,宁红腐不可匮绌,一旦不继,何所措手?”中外陈奏,帝多不省,或直言指斥,辄曰“此沽名耳”,不罪。于慎行称帝宽大,纁愀然曰:“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概置勿问,则如痿痹不可疗矣。”后果如其言。..........今推鑨、丕扬,显属徇私。前吏部尝两推阁臣,可具录姓名以上。”于是备列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竖等。而世达故左都御史也,帝复不悦。谓:“诏旨不许推都御史,何复及世达。家屏旧辅臣,不当擅议起..........

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八

..........婿李鸿亦预选。礼部主事于孔兼疑举人屠大壮及鸿有私。尚书朱赓、礼科都给事中苗朝阳欲寝其事。礼部郎中高桂遂发愤谪可疑者八人,并及衡,请得覆试。锡爵疏辨,与时行并乞罢。帝皆慰留之,而从桂请,命覆试。礼部侍郎于慎行以大壮文独劣,拟乙置之。都御史吴时来及朝阳不可。桂直前力争,乃如慎行议,列甲乙以上。时行、锡爵调旨尽留之,且夺桂俸二月。衡实有才名,锡爵大愤,复上疏极诋桂。伸乃抗疏言:“张居正三子连占高科,而辅臣子弟遂..........

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改吏部。再陈矿税之害,又请罢辽东税监高淮,语皆切至。妖书狱兴,移书沈一贯力谏。一贯不悦,以故滞南京九年。后一贯罢,沈鲤亦去,朱赓独当国。帝命增阁臣。三十五年五月,擢向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并命。十一月,向高入朝,慎行已先卒,锡爵坚辞不出。明年,首辅赓亦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

..........于时巡按山东御史何出光,贻书于同官李以唐,言其事,以唐未遽发。及差试官疏上,果系二臣,李始具疏云:“臣于六月初八日得何出光之揭,已云主考为李、杨二臣。直至今七月十三日,礼部具题,与向所传闻不爽。此实尚书于慎行之罪“。盖以于为山东人,他有所私也。于具疏力辨,李、杨二人,亦各上疏辞,乃改差刑科给事刘为楫、吏部主事蔡应麟。俄何出光亦有参疏至,诋慎行抗违明旨,蒙蔽弄权。时于方负时望,旦夕且大拜,坐是事诘责之,未逾月..........

日知录·卷八

..........之命付之茸不材之人,既以害民,而卒至于自害。于是烦剧之区遂为官人之陷阱,而年年更代,其弊益深而不可振矣。然汉时之吏多通经术,故张弊得而举之,宣帝得而用之。今天下儒非儒,吏非吏,则吾又不识用之何从也。于慎行《笔麝》言:“太宰富平孙公丕扬,患中人请托,难于从违,大选外官,立为掣签之法,一时宫中相传以为至公,下逮闾巷翕然称诵,而不知其非体也。古人见除吏条格,却而不视,以为一吏足矣。奈何衡鉴之地,自处于一吏之职..........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