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9 / 33页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

..........,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䐃,真脏见,十日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䐃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取委中央。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

  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新唐书·志·卷二十二

..........曰:“赤气在日上,君有佞臣。黄为土功,青赤为忧。”

  贞元二年闰五月壬戌,日有黑晕。六年正月甲子,日赤如血。十年三月乙亥, 黄雾四塞,日无光。

  元和二年十月壬午,日傍有黑气如人形跪,手捧盘向日,盘中气如人头。四年 闰三月,日傍有物如日。五年四月辛未,白虹贯日。十年正月辛卯,日外有物如乌。 十一年正月己卯,日紫赤无光。

  长庆元年六月己丑,白虹贯日。三年二月庚戌,白虹贯日。

  宝历元年六月甲戌,..........

元史·志·卷七

..........  刻法,一千二百。

  推五行用事

  各以四立之节,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减四季中气,各得其季土始用事日。

  气候

  正月

  立春,正月节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负冰

.....日出分已下者,退一日,其日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朔弦望日辰。定朔干名与后朔干同者,其月大;不同者,其月小;内无中气者,为闰月。

  推定朔弦望加时日月宿度

  置经朔弦望入盈缩历日及分,以加减差加减之,为定..........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二

..........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曰: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也。日月之行,有迟有速,必分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也。余日则归于终,积为闰也。)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人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悖。

  又曰:闰月..........藻》曰:听朔于南门之外,(诸侯听朔于庙,天子听朔于明堂,诸侯告朔于祖,则天子告朔于文武也。)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乎其中。(闰无中气无时令,故不听于堂也。门谓庙门,立其中当视朝。)

  《周礼·春官》曰:闰月,太史诏王居门终月。(门谓路寝门也。郑司..........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七

.........."德取象於春夏,刑取象於秋冬。"

  《周书时训》曰:六月节,温风至;温风不至,即时无缓政。蟋蟀居壁;若不居壁,即恒急之暴。

  又云:门户不通,鹰乃学习;若不学习,即寇戎不备。

  又曰:六月中气后五日,腐草化为萤;若不化萤,即穀实鲜落。土润溽暑;若不溽暑,即急应之罚。大雨时行;若不时行,即恩不及下。

  又曰:夏取枣杏之火。

  《符瑞图》曰:麟夏鸣曰养绥。

  《隐诀》曰:四月戌日,..........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九

..........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以正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诘谓问其罪,顺犹服也。)

  又曰:七月中气,日在张,(处暑为七月中气。)昏箕中,晓昴中,斗建申位之中。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后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修宫室,坯垣墙。(为经..........人,故傩通秋气。方欲助秋,故不磔犬。)命乐正习吹。(春夏尚舞,秋冬尚吹,习之为将释奠。)

  又曰:八月中气,日在轸,(秋分为八月中气。)昏南斗中,晓东井中,斗建酉位之中。秋分之日,雷乃收声,后五日,蛰虫坯户,后五日,水始涸。是月也,祀夕月於..........

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一

..........室,穿窦窖,修囷仓。(谓改筑城郭,创造宫室,修囷仓以备积贮。)天子始裘。(谓初衣寒衣。)

  又曰:十月中气,日在尾,(小雪十月中气。)昏危中,晓翼中,斗建亥位之中。小雪之中,虹藏不见,后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后五日闭塞而成冬,谨关梁,塞蹊径..........弓挟矢以猎,(厉饰,谓衣戎服尚威武以猎。)修祭禽之礼。(谓所猎得禽兽以供礻昔祭。)

  又曰:十二月中气,日在婺女,(大寒为十二月中气。)昏娄中,晓氐中,斗建丑位之中。大寒之日,鸡始乳,后五日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天子亲往尝鱼,(时鱼洁..........

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鼓胀根原

..........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

  《灵枢·营卫生会.....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浮萍三钱 桂枝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中气虚,加人参,寒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

  苓桂阿胶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阿胶三钱......

针灸大成·卷九·东垣针法(聚英)

..........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穴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亦歧伯之言,下工岂可不慎哉!”

  东垣曰:“三焦元气衰王。《黄帝针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结。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闷,补足外踝,留之。’”

  东垣曰:“一富者前阴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治之,曰:‘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阴器出其挺。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