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3 / 29页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

..........,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营求万端,廉让之风灭,争讼之俗成,臣窃为圣朝耻之!盖中正之设,于损政之道有八;高下逐强弱,是非随兴衰,一人之身,旬日异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今重其任而轻其人,使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仇之隙结于大臣,二也。本立格之体,为九品者,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乃使优..........

魏书·志·卷十五

..........无死伤 也,而河西之牧弥滋矣。正光以后,天下丧乱,遂为群寇所盗掠焉。

  世宗延昌三年春,有司奏长安骊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其年秋,恆州又上 言,白登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锡三百余斤,其色洁白,有逾上品。诏并置银 官,常令采铸。又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后临淮王彧 为梁州刺史,奏罢之。其铸铁为农器、兵刃,在所有之,然以相州牵口冶为工,故 常炼锻为刀,送于武库。自魏德既广,西域、东夷贡..........

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六十三

..........人才,择州之才优有昭鉴者除为中正,自拔人才,铨定九品,州郡皆置。吴有大公平,亦其任也。

  《郭子》曰:孙子荆应上品,拨王武子。时为大中正。谓访闻此人,非卿能拔,自为之目,曰:"天才英雄,亮拔不群。"

  《傅子》曰:魏司..........才有三难,而治乱之所由。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立中正,定九品,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今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

云笈七签·道教本始部·卷一

..........生之箓”、又名“黄箓白简”、又名“玉牒金篇”、又名“玉书金字”、又名“金文玉符”。次有下品,名“死籍之录”、一名“丹章玄牒”、一名“黑简硃文”、一名“赤目石记”、一名“勒退幽符”。知下品录名,得进入中品;知中品录名,即升上品。知识名题尚能进品,况乃解了修行者乎?

  ◎灵宝略纪

  述曰:经法元起量世,所谓与虚空齐量,信不可计。劫劫出化,非所思议。过去有劫,名曰龙汉。爰生圣人,号曰梵气天尊。出世以《灵..........

云笈七签·治部·卷一

..........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

  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大道老君所立上品治八品诀要掌中,伏亏造天地五龙,布山岳,老君立位治,以用化流愚俗,学者不得贪竟,欲仙道克成,可传之与质朴也。

.....

  第一真多治,第二秦中治,第三庚除治,第四葛璝治,第五漓沅治,第六鹤鸣治,第七鹿堂治,第八阳平治。

  右是上品八治也。

  第五星宿治二十有八,名上治,一名内治,又名大治,又名正治,是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玄老太上大道君所立上..........

云笈七签·说戒部·卷一

..........已不克,莫不伤身矣。故有道之士,取诸我身,无求乎人。道言:“修身,其德乃真。”斯之谓也。夫学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绿上仙也。子有宿命,是以见此经,其文隐秘,立信效心,然后而传,不可妄示。不信,必发异念。异念既生,彼此获罪。..........年命矣。挟之以学神仙者,不亦悲乎?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十善既行,十恶自息。息恶行善,大慈德成。是以《上品戒》云:恤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穷困,割已济物,奉侍师生,营建静舍,书经校定,修斋念道,退身让义,不争功名,宣化愚俗,谏诤解..........

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五

..........余小功能,并合和节度,随时附出,并论之于后。大唐开耀二年,岁次壬午正月乙未朔十五日己酉,苏游撰。

  ◎上品颐神保命篇第一

  △论胤功能第一

  论曰:凡铁胤丹,体性沉缓,若欲纯服,获验多迟,盖由脏腑..........,仙家大忌,乃至凶秽之处,亦勿履之。若正疗病,暂时所不论耳。三品服饵丸散,任情随时取宜,亦无恒,唯消息节度,触类引之。上品养生,道尽于此也。

  ◎中品和形养性篇第二

  △十主头面诸疾可以和形长服留颜还白方以立春日为始.....

齐民要术·卷十

..........曰老薺。」無「似」字,《藝文類聚》卷八二、《太平御覽》卷九八○「薺」及《圖經本草》「菥蓂子」引郭注均有「似」字,與《要術》同,今本《爾雅》脫。

  「一」

  「菥蓂」(音惜覓),《神農本草經》草部上品。《名醫別錄》稱:「一名大薺。」《本草拾遺》則以為大薺是葶藶(十字花科),不是菥蓂。《圖經本草》不同意《本草拾遺》說,仍主《別錄》說。李時珍以為:「薺與菥蓂,一物也,但分大小二種耳,小者為薺,大者為菥..........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

..........皆禅理也。卒,年七十三。

  所著诗集外有快雨堂题跋,略见论书之旨。文治书名并时与刘墉相埒,人称之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与姚鼐交最深,论最契,当时书名,鼐不及文治之远播;后包世臣极推鼐书,与刘墉并列上品,名转出文治上。

  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

通典·卷九

..........贾不通,贸迁颇隔。延昌三年,有司奏,长安骊山(今昭应县是。)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其秋,恒州(时恒州,今代郡安边、马邑。)又上言,白登山(今马邑郡界。)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锡三百馀斤,其色洁白,有逾上品。诏并置银官,常令采铸。又汉中(今郡地。)旧有金户千馀家,常於汉水沙淘金,年终输之。后临淮王彧为梁州刺史,奏罢之。

  孝明帝熙平初,尚书令任城王澄上言:“夏殷之政,九州贡金,以定五品,周仍其旧。太公..........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