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2 / 31页

台城路 庚寅上巳丰城雅集,时玉树方闻震警

当代王蛰堪

一天花雨催春暮,魂销剑池诗酒。
座上陈蕃,樽前孺子,神接兰亭时候。
龙光射斗。
尽箫客才人,曲星文宿。
自古风流,漫将词笔话江右。
京尘懒开倦眼,阴晴关冷暖,天意难叩。
嫩约前盟,今鸿旧雨,泪惹相逢衫袖。
霜毫看取。
正韵逐尖叉,展缣题就。
别有伤怀,劫边惊地吼。

台城路 张芝浦太史端卿招集妙相庵赏芍药兼为马雨农学使同年恩溥饯别

清代薛时雨

钟山树秃台城圯,南朝更无遗寺。
渺矣吴宫,岿然鲁殿,一角楼台孤峙。
阇黎旧址。
看古佛低眉,似含铅泪。
漫感兴亡,放怀且作习池醉。
龙华几逢胜会。
眼前冠盖集,佳兴何似。
易老莺花,难联香火,薄暖轻寒天气。
繁华逝水。
喜梵宇春长,尚留婪尾。
只恐将离,促人愁绪起。

台城路 感怀

清代鲍之芬

梦中冉冉韶华度,情怀迥非畴息。
命也如何,时哉不与,底事十年为客。
人情阅历。
叹火暖冰寒,自怜心迹。
莫怪东风,岭梅枝各向南北。
真言不醒顽石。
纵诗书千卷,何用今日。
庸福如人,虚名老我,半世穷愁消得。
青衫泪湿。
恨瑟柱添胶,琴材被炙。
厚薄前因,料难增寸尺。

台城路六首 其一

清代李慈铭

碧阴悄悄重溪侧,嘶春玉騧来又。
山角芜青,畦棱絮白,顿失乱红吹绣。
流莺去后,剩燕子泥墙,清明厮守。
记取门前,一枝曾罥翠钗溜。
人生容易感旧,叠东风万恨,都付丝柳。
流水香消,题诗人老,泪满当年罗袖。
花还怨否。
看名十倾城,总难回首。
一例将愁,夕阳芳草瘦。

台城路六首 其六

清代李慈铭

苑墙斜抱离宫树,楼台多少云里。
太液平分,飞虹高跨,两岸芰荷无际。
丹霄咫尺,正万柄摇红,十洲含绮。
凤辇时来,五铢衣带御香细。
当年听彻宫漏,便蓬瀛鱼鸟,也识延企。
小殿芙蓉,夹城松栝,尽戴翠华佳气。
垂杨凝峙,恰上映山亭,下临烟水。
倚遍栏干,暮云琼岛起。

台城路 秋叶和桐花阁韵

清末近现代初沈泽棠

西风吹换亭皋树,萧萧瘦摩烟景。
枫岸拖红,桐阶堕碧,响接寒砧催暝。
霜痕略剩。
笑客鬓赢来,半江秋影。
晼晚年华,为谁著意做疏冷。
短檐积阴悄减,远山摇落处,堆遍樵径。
色带残阳,声和细雨,凄断黄昏频听。
愁深月静。
又奚索平林,露鸦啼醒。
送尽离情,一沟流水净。

台城路 秋声

清代查慎行

商飙瑟瑟凉生候,孤灯影摇窗户。
堤柳行疏,井梧叶尽,添洒芭蕉片雨。
才听又住。
正澹月朦胧,微云来去。
簌簌空廊,有人还傍绣帘语。
多因枕上无寐,搀二十五更,残点频误。
响玉池边,穿针楼畔,一派难分竹树。
零砧断杵。
更空外飞来,搅成悽楚。
别样关心,天涯惊倦旅。

台城路 乙酉七月三日纪事

清代森槐南

江南人说伤心话,千村万村遭水。
舶趠风前,黄梅雨后,节候常年如此。
今番又是。
见桥堕堤崩,决涛奔驷。
惨祸滔天,众其鱼也可知耳。
农夫呜咽暗哭,似哀鸿遍野,闻者酸鼻。
唤女爷娘,寻亲姊妹,儿魄妻魂泥里。
天乎忍矣。
蓦荡尽田庐,漏生知几。
便漏残生,也当饥饿死。

台城路 送桐城张先生予告归里

清代龚翔麟

秋风纵有莼鱼兴,纶扉肯教轻去。星琯频移,沙堤稳步,洒遍九垓霖雨。

君恩暂许。趁皖口春云,卸帆乡渚。检点平泉,赐金添得几多树。

西勾柳眠未起,骊驹嘶便发,欲别还聚。李径桃蹊,含情望远,此后全凭苍羽。

一峰天柱。盼丝竹逍遥,绛纱真阻。甚日从游,四轩聆细语。

台城路 送女兄归平洛

清代谈印梅

一行雁影分飞骤,匆匆又催归棹。画里看山,溪边得句,此去秋光应好。

离多会少。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

刀环归计尚杳。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

牵衣未了。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