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诗词 / 标题 / 作者 / 诗句 / 古籍 11 / 22页

许希

宋代颜太初

..........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
秦醫术虽妙,五腑及四肢。
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
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
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
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
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
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
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
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
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
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
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
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
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
上章寝不报,九..........

句 其一

宋代李斯

岩溜连云冻,溪梅带雪香。

查公山

宋代查元方

..........睹兹尘?外,始见仁智居。
痛哉方散适,溘然归丘墟。
恨不同老彭,其乐永只且。
自古千禄辈,知进不知退。
立事名虽扬,全身理何昧。
茂先赋鹪鹩,体物知显晦。
一旦祸自速,临刑无以对。
李斯恋富贵,下包周身智。
及忆东门犬,已弃咸阳市。
平子著归田,渊明舍彭泽。
后来区区人,谁复挂书册。
我喜从今云,吾宗有逋客。
山号查公山,嵽嵲云汉间。
山下查公冢,溪声长潺潺。..........

登泰山 其四

清代张坦

醉把白玉壶,静对磨崖碑。
方士与儒书,终焉将奚为。
睥睨五大夫,又何有李斯
古人究何往,停杯一问之。
涧南双白鹿,高峰行迟迟。
穿云者谁子,振衣采紫芝。

杂咏 其一

明代姚光虞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时事(以上三首钞本次《早行何源》后。)

明代张家玉

奸邪昔日肆豪骄,天道于今报始昭。
堪笑李斯徒播毒,东门牵犬几曾饶。

峄山湖余紫岩太守同作

清代刘震

扁舟北来太行左,拄颊微吟效《梁父》。
岱宗千里蔽浮云,湖波仿佛商羊舞。
冥鸿亦似畏惊涛,天半群呼声正苦。
春前堤岸今湖心,尚有禾苗碍柔橹。
主人诗情最高远,指点苍茫作怀古。
秦皇李斯安在哉,峄山碑断苍烟埋。
君看湖水乘秋涨,犹带咸阳暴气来⑴。

蒋大令(因培)官泰安浚岱顶玉女池得秦相李斯篆字残石见寄拓本索诗

清代孙星衍

空摹遗篆笑申(元申屠駉)徐(宋徐铉),访古输君兴不孤。
一炬碧霞成瓦砾⑴,千年玉箸未模糊。
交希剩忆韩陵石,政美能还合浦珠。
想见赏奇思胜友,先临日观望东吴。

峄山歌

明代李化龙

..........为丸手弄之。
神功已毕弃之去,风吹雨洗到今兹。
不然共工触不周,大柱一折石乱流。
帝遣六丁移置此,时共泰山为博筹。
其阳有孤桐,其阴有浮磬。
静夜击清声,依稀犹可听。
披藓寻古碑,迷茫竟谁是。
李斯小篆已无踪,秦王颂德徒为耳。
白云之宫白云连,五华之高高造天。
侧身踞石望东海,彷佛玉楼金阙吐苍烟。
回身入窔奥,途远不可到。
万转千回路忽迷,盘蛇一径谁能造。
此中耐可绝人群,何须更问商山云。..........

寓兴七首

宋代魏野

每念李斯首,不及严光足。
斯首不自保,光足舒帝腹。
我心异老聃,惊宠不惊辱。
岂敢示他人,吟之将自勗。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